這幾天,紹興古城下大路河一帶美得如詩如畫。尤其是清清的河水,更為這幅水墨畫增添了無限靈動。而昔日,這里水質不佳,附近的迎恩門斷面曾是紹興市省里唯一掛號的市控劣Ⅴ類水斷面。
變化緣于“五水共治”,尤其是去年以來,紹興市以剿滅劣V類水為契機,打響了古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大會戰,通過截污納管、治危拆改、引水活水等多種方式立體推進治水,作為古城內河主要出水口的迎恩門斷面成功提升至Ⅲ類水質。
古城內河水質的顯著變化,正是紹興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紹興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市創建,深入開展“五水共治”、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環境痛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
5年多前,紹興市領全國風氣之先推行“河長制”。2017年,紹興市再開全國地級市先河,在全市3300多個湖(庫)推行“湖長制”管理。紹興市在全省率先剿滅劣Ⅴ類水,到去年底7個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達標率100%,128個市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優于Ⅳ類水,全市“五水共治”群眾滿意度居全省第二位。
近年來,紹興市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3%,超額完成年初在十方面民生實事中的承諾。
而在生態環保體制改革方面的積極探索,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紹興市出臺《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將“終身追責”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探索建立了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損害賠償磋商、司法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和損害修復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紹興經驗在全省推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