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藍天”專項執法行動
南北湖
白洋河濕地公園
近年來,海鹽縣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治氣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疏堵結合、退低進高、防治并行,大力做好重點區域整治、粉塵提標減量、霧霾源頭治理等工作,成績斐然,大氣環境持續明顯改善。2017年,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4天,優良率達91.5%,同比提升9.9個百分點;大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為嘉興市最低濃度,同比下降15.8%。PM2.5累計平均濃度自3月份起連續10個月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年均濃度二級標準。一個個數據展示了一年來海鹽縣治氣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
海鹽縣治氣工作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的背后,是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的默默付出。
一、疏堵結合,推進重點區域整治
一是關口前移,嚴把項目準入。通過“三位一體”、“三線一單”環境準入制度,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審批過程中堅持以民為本,以保護環境為出發點,對存在重大環境風險的工業項目一律不批,實現治舊控新??h環保局、縣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聘任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企業業主、社區居民等來自多個領域的20名環保特約監督員,邀請他們參與環保項目評審、現場檢查等活動,提升公眾對項目準入的參與度。2017年共否決審批項目14個,否決項目投資金額約3億元。
二是“一廠一策”,強化污染治理。2017年,該縣將海鹽縣經濟開發區、沈蕩鎮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列入年度政府十大民生實事工程之一。組織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前往鹽城、嵊州等地,學習廢氣治理先進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理念;聯系浙江大學專家團隊,對上述兩個重點區域的廢氣污染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和深入解析,為重點企業“把脈問診”,制定“一廠一策”整治提升建議方案。截至2017年年底,海鹽縣經濟開發區17家廢氣產生重點企業整治完成率90%以上,其中2家計劃關停,累計投入資金約4億元;沈蕩鎮共8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投入資金3500萬元開展整治,計劃總投入8000萬元。
三是聯防聯控,加強執法監管。下發《關于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監控站房改造的通知》,要求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企業自行安裝監控站房安防監視系統,確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有序規范運行。聯合公安部門開展“保衛藍天”專項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對海鹽經濟開發區化工區的15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進行全面檢查,立案查處違法企業2家。與嘉興港區建立邊界環境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去年召開三次聯防聯控聯席會議,先后四次開展兩地環保聯合檢查,推動邊界企業整治提升。全年針對重點區域廢氣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3585人次,檢查企業833廠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57起。
二、退低進高,實施粉塵提標減量
一是淘汰落后產能。關停和整治“四無”企業、落后產能企業和低效企業,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處置;推動股改技改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產能。2017年完成“退散進集”整治提升“低小散”企業1693家,騰退低效用地約2200畝;完成全部燃煤小鍋爐淘汰改造工作,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435臺,改用天然氣、輕質燃油等清潔燃料99臺,全年可減少粉塵排放量253.49噸、二氧化硫380.23噸、氮氧化物107.45噸。確定16臺污染染溶爐\窯爐為淘汰對象,目前已全部完成淘汰改造工作。
二是推進提標減排。要求全縣146臺壓縮型生物質鍋爐的使用單位和2個新型建材企業落實顆粒物提標改造工作,改用布袋除塵器等高效除塵設備,煙粉塵排放濃度從≦120毫克/立方米降低到≦30毫克/立方米,提標改造后粉塵排放量將減少75%左右,約削減170噸/年。將恒洋和吉安這兩個熱電廠列為煙氣深度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重點企業,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均減半。對南方水泥和秦山南方水泥下達提標改造任務,要求按照《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13)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進行改造,更換高效布袋除塵器,實現達標排放。
三是優化能源結構。按照能源“雙控”目標任務,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年建成天然氣管網47.58公里,其中主管網29.28公里、庭院管網18.30公里。目前,全縣19個天然氣置換片區全部完成置換,全面進入“管道天然氣時代”。深入實施《浙江省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行動計劃(2016-2017)》,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縣、新能源示范鎮建設,支持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項目發展。加快推進浙滬天然氣聯絡線一期(海鹽段20.3公里)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的70%,計劃2018年實現通氣,全年天然氣供應量達到7000萬立方米。全面落實年度風電和光伏發展計劃,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32.87兆瓦。
三、防治并行,抓好治霾源頭工作
一是推進VOCs污染治理。出臺全省最嚴VOCs整治驗收標準,明確廢氣處理設施VOCs排放濃度不得超過10mg/m3,嚴于省級排放限值120mg/m3。研究出臺《2017年度海鹽縣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對全縣規模以上重點行業、企業進行逐一檢查,核對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情況。召開VOCs污染整治動員會,部署VOCs污染治理工作任務,明確化工行業、涂裝行業、合成革行業和塑料制品行業的39家企業為當年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對象。截至2017年底,已有35家企業基本完成整治。
二是構筑生態防護屏障。按照“全域覆蓋、打造精品、長效管控”的原則,深入開展“四邊三化”行動,重點實施森林綠地、森林廊道、森林窗口、森林村莊、森林片林“五大”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0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9平方米。以綠化工程為抓手,著力打造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屏障。通過土方造型,在東西大道環城南路至跨海大橋段建設公路綠帶,全長15公里,總面積1000余畝,形成武原街道和開發區之間的生態景觀廊道;開展老滬杭公路(開發區范圍內)生態防護林帶建設,長度約4公里,綠化面積約180畝;開展開發區主干河道兩側防護林帶建設。
三是提升環境監管水平。對省控以上廢氣企業進行24小時在線監控,要求縣域內其他重點廢氣企業委托第三方開展自行監控。全面落實縣、鎮、村三級環境監管網格化制度,確定網格化管理的機構和專職人員,明確職責和要求。加快推進環境保護機構建設,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鎮(街道)環境保護辦公室和監察中隊實現全縣全覆蓋。加強縣開發區空氣質量監測能力建設。新建開發區空氣自動檢測站,建設主副站電子鼻(監測臭氣濃度)各一個,并建設14個子分析點,目前已投入使用。
2017年是海鹽縣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的一年。新年伊始,海鹽縣將繼續深入推進“五氣共治”,完成全縣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和方案編制,落實重污染行業和重點地區基礎數據收集工作,推進燃煤鍋爐淘汰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機動車排氣管理、示范企業廢氣整治等工作,實現治氣新高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