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義烏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戰略部署,積極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通過抓規劃、齊心干、大整治、促轉型,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探索實踐,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產城融合助力城鎮建設
村中道路寬闊整潔,道路兩旁綠意盎然;居民房屋錯落有致,每家每戶門前都留有規范停車位……走進義烏市城西街道益公山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美麗鄉村畫卷。
“以前,我們村里亂搭亂建情況比較多,加上企業多,外來務工者多,車輛亂停亂放屢禁不止,居住環境相對較差。”昨天上午,村民吳友平告訴記者,經過近一年的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隨之而來的是房子的出租價格也不斷上漲,且供不應求。他家用于出租的閑置房,年租金已經由原先不足5萬元,漲到了現在的7萬多元。
據介紹,目前益公山村共有出租戶240余戶、租住人口3000多人,僅此一項,每年能為村民們帶來財產性收入超過1200萬元。但一段時間來,由于出租房屋數量大,房東管理意識不強,導致治安、消防等安全隱患不同程度存在,直接影響出租房屋的安全管理和居住環境。針對這些問題,益公山村以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開啟了“出租屋管理紅色網格”“平安+智慧村居”等管理模式,通過黨員帶動聯系戶包干,使全村暫住人口的信息登記率、出租房屋信息登記率、人戶一致率等大幅提高,暫住人口的居住環境、鄰里關系、租賃關系得到明顯改善。
城西街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除了著力改變人居環境,還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針對轄區內工業企業居多,城西街道積極探索,創新學習工程上流行的EPC模式(交鑰匙總承包),著眼加強企業內部環境和秩序管理,將重點整治區塊分成9個區塊,街道9個班子成員分別負責其中一個區塊,全面負責全過程整治工作。
據介紹,該街道不少基礎設施完善和環境整治具有涉及面廣、不確定因素多、施工環境復雜、周邊居民關系協調困難等特點。街道在建立年度設計、監理、施工、預算的基礎上,將設計、預算、跟蹤審核、監理、施工、職能科室等人員召集起來,具體分析、制定方案,確保施工快速進行,做好工序進度和質量把關,確保小區(廠區)和精品街的整治工作順利展開。
優化布局提升城鎮環境
1月18日下午,在義烏市后宅街道曹村老街,夕陽照在白墻黛瓦、木門堂屋上,顯得分外古樸淡雅,幾位攝影師和模特正在這里拍攝懷舊寫真。攝影師張華告訴記者,他是義烏城區一家影視廣告公司的攝影師,已多次來曹村取景拍攝,畫面效果非常好。
“這些老房子經過整治后,有這么多人來拍照、游玩,這在以前真不敢想象。我們就像住在景區里,想想都覺得幸福。”在一旁觀看的曹大爺也開心地說。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在于提升和美化城鎮環境,而優美的環境必將帶來產業提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曹村通過種下梧桐樹,引得鄉賢來,改變了多年的產業布局。
曹村為原塘李鄉政府所在地。該村對照義烏市委、市政府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要求,先后投資約1000萬元開展穿村公路、村內街巷沿線建筑立面改造以及“線亂拉”“道亂占”“車亂停”等整治行動,曹村環境越來越美。此舉也吸引了原籍曹村的曹勤豐投資1億元開展“點道鄉吧”項目,旨在對曹村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老街進行改造,恢復古街曾經興盛的商業文化。目前,首期投資已超過2500萬元。曹村豐富的農業資源也吸引了朱笑揚投資1.5億元開展“花間樂園”農村休閑觀光,目前首期投資已超過2500萬元。隨著這兩個項目的開展,未來還將帶動其他鄉賢前來投資,預計整個民間資本將達到3億元,真正實現“以小資本投入,撬動大市場”的目標。
在“一加強三整治”行動綱領的引領下,后宅街道優化產業布局,全力提升美化城鎮環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在“廁所革命”方面,過去一年,后宅街道改造了鎮區現有12座公廁中的8座,使之達到二類(三星)標準,今年計劃改造剩余的現有公廁,并興建2座新的生態公廁,使如廁這一民生問題得以根本解決。另外,該街道城北路垃圾中轉站原來是一處臟亂差的場所,通過街道對整個區域的景觀打造,如垃圾中轉站的外立面改造、停車場的設置、道路的修補、綠化景觀的提檔等,周邊環境大為改善。
深入挖掘打造“千鎮千面”
義烏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以高起點編制規劃,現已完成11個省考核鎮街的規劃編制與專家審查,其中5個獲省優秀規劃,6個獲市優秀規劃。
在整治環境衛生、提升人居環境的基礎上,義烏市根據各鎮街不同歷史特色,通過一系列量身定制的規劃建設項目,逐步推進文化傳承,打造“千鎮千面”。
比如,佛堂鎮以古鎮保護區為核心,以古鎮旅游為落腳點,對重點街道、節點進行詳細設計和更新改造,加強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將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小城鎮主次入口、步行街巷、街頭廣場和傳統街區、傳統民居、老舊公園等整治中。
上溪鎮按“三條廊道”建設要求,依托巖口水庫,以航慈溪為串聯,銜接公園、廣場、街區,打造精品水岸風光帶。蘇溪鎮努力打造“一灣清水綠 工貿俱繁榮”生態新鎮、產業融合之城。義亭鎮圍繞“紅糖之鄉、健康義亭” 城鎮發展戰略定位,積極推動紅糖文化挖掘和加快森山健康小鎮項目建設。
小商品市場發祥地的廿三里街道,保護性開發廿三里老街,植入“雞毛換糖”等文化元素。赤岸鎮尚陽老街規劃為民俗文化主題區及樂活田園主題區,以尚陽老街為主要發展軸,集古建筑展示、民俗文化觀演體驗、特色餐飲服務等為一體。大陳鎮杜門村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淳樸,依托始建于明代的“杜門書院”和采茶等農耕文化,打造“耕讀人家書香杜門,詩音茶韻禪佛鵝峰”的特色村莊。
義烏市整治辦以目標任務為導向,全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去年8月,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現場會在義烏市召開。現場會充分肯定了義烏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工作成效,確立了佛堂在全省的標桿作用,并為全省提供了許多可學、可復制的經驗做法。
特別是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助力義烏產業優化升級方面,義烏成效顯著。義烏經濟具有產業層次復雜、產業類別龐雜、產業分布散亂等特點。針對這一情況,義烏市制訂了各鎮(街道)產業發展指南,出臺了《義烏市各鎮(街道)主導產業建議》,按照實際情況對每一個鎮(街道)提出主導產業發展建議。同時,開展“四無”企業專項整治、塊狀行業專項整治、出租型企業專項整治、農村加工業整治。目前,已完成“四無”企業整治提升2525家,立案查處22件,其中原址提升469家,搬遷入園151家,合理轉移384家,關停淘汰1521家。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電子商務園、大學生創業園、文化創意園、產業創新綜合體等新興業態頻現,已成為義烏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時也點燃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夢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