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年前雜亂的街道到如今的電影拍攝取景地,浦江縣白馬鎮的變化著實讓人驚艷。
“整潔美麗,又有時代帶入感。”劇組負責人坦言,一踏進白馬街道的瞬間,當即決定就在這里取景。能被來自香港的導演一眼相中,離不開小城鎮綜合整治,更離不開這里的“紅色街長”隊伍。
夯實基層黨組織堡壘,發動群眾、依靠群眾開展工作,是浦江縣做好治水拆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垃圾分類等工作的有效抓手。這些年浦江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農村工作“黨建+”模式。
在去年開展的小城鎮整治中,集鎮工作的對象除了戶主,多涉及街道店面經營戶,工作推進缺乏有效抓手。白馬鎮傅宅南路長1000余米,有100多家沿街店鋪和1個農貿市場。經營戶來自四面八方,街上人來人往,光靠執法力量巡邏解決不了問題,加之城鎮管理涉及部門多、聯動少,管理成本過大、效果不佳等成為城鎮管理的共性難題。
為盡快推進小城鎮綜合整治,白馬鎮率先探索推出“紅色街長制”,即以街為單位,組織黨員經營戶,成立臨時黨支部,推選臨時黨支部書記并擔任“紅色街長”。實行“五位一體”管理,積極協助職能部門引導經營戶做好文明經商、不占道經營、有序停車、街區保潔及做好矛盾化解等五大類工作,形成全方位的管理體系。為提高商戶積極性,增強主動性,黨小組成員協助紅色街長每月進行星級評選,營造商戶間“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目前,該鎮共有5名基層黨員被推選為“紅色街長”,共有60名沿街黨員共同協助街長做好工作。
“既然大家推選我為街長,我就要全力把這條街管好。”55歲的傅中銀是白馬鎮5名“紅色街長”中的一員,在傅宅南路開店已有20多年,從調解應急糾紛到勸導規范停車等工作,他一發現問題,能解決的就當場解決,不能解決的馬上拍照上傳微信群等平臺,由鎮里協調處理,相關職能部門聯動管理。
推出“紅色街長制”后,不但小城鎮整治推進快速,而且集鎮街區日常管理也明顯好轉。傅宅老街房屋內部修繕,費用推行鎮、農戶“五五”比例分擔,“紅色街長”傅歷民、傅祖謙分別帶隊做農戶工作,一周完成60余間房子的修繕簽約工作,順利籌得農戶自主出資資金500萬元。騰飛路風吹日曬30余年的舊式鐵拉門整改,其“紅色街長”連同沿街14名黨員們帶頭,挨家挨戶做160余戶住戶和經營戶的思想動員工作,僅3天就完成任務。
“紅色街長制”串起了城鎮精細化長效化管理,這一經驗做法已在浦江全縣推廣,有效推進了浦江“黨建+”工作模式從農村向城鎮的再延伸再升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