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陽光中的南星橋港波光粼粼,河面上的水生植物生機勃勃,鎮西路沿街房屋錯落有致,一幅江南水鄉的美景映入眼簾。一年多來,桐鄉市大麻鎮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讓城鎮面貌、特色產業和水鄉元素相得益彰,帶來了小城鎮的美麗蝶變。
“我們要盡全力打造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的新大麻。”大麻鎮黨委書記張浩鋒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賦予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新的實踐意義。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大麻鎮持續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可期可待的目標,讓老百姓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加快建設成為“中國家紡名鎮、濕地旅游重鎮、臨杭特色小鎮”。
全力攻堅重現江南水鄉美景
大麻鎮的鎮名源于一條名叫“麻溪”的河流,這里流傳著麻姑仙子在麻姑墩煉丹的美麗傳說。密布的河網、富饒的土壤讓這里一度風光無限:成為桐鄉市第一個“億元鎮”;創辦嘉興市第一個絲綢專業市場……
然而在2016年12月,浙江日報在《污水流、線亂拉、車亂停 這八個鎮何日不再臟亂差》一文中,點名指出了大麻鎮在生態環境上存在的不足,文中寫道:“在桐鄉市大麻鎮,鎮中心的大麻市河水質渾濁。沿著河道走50米,記者在河兩邊發現了近30個排放口。大麻市河兩岸居民的大部分生活污水目前仍處于直排狀態,河兩岸1200戶沿河居民中,只有500戶完成了納管……”
面對問題,借著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大麻鎮立下了重現江南水鄉美景目標,在全力實施好截污納管工程、河道清淤工程、排放口整治工程、生態修復工程等四大工程的同時,還結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開展了活水工程和水產養殖業減量提質專項行動。
經過一年多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如今大麻鎮的情況如何了呢?
近日,記者來到大麻鎮,實地感受整治帶來的變化:南星橋港是貫穿大麻鎮區的一條河道,河道美不美影響到了鎮區的整體形象,也是大麻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大重點。去年3月開始,該鎮通過采取安裝污水管網、種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改善河道水質,整治工程就讓沿岸192戶居民拍手稱贊;鎮區鎮西路上,以前沿街兩邊破舊的建筑外立面,都經過了重新粉刷,曾經雜亂無章的門面店招如今也有了特色韻味……
“由于鎮區基礎薄弱,歷史欠賬較多,我們需要補的短板特別多,要下的功夫也特別多。在整治過程中,我們強化整治項目設計引導,根據本地特色制定了58個整治項目,注重突出浙派民居特色,做好細節處理,提升空間環境品質。”大麻鎮整治辦相關負責人說,該鎮還發動志愿者的力量,通過全民共享共治助力這場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役。
大麻鎮大麻社區的退休老人陳洪強吃過中飯后就像往常一樣,戴上“監督員”紅臂章,對一些門口不整潔的商家進行勸導。每經過一家店鋪,他都會耐心地叮囑商家:“不要把垃圾往外扔,只有店鋪搞干凈,生意才會更好。”如今在大麻鎮,像陳洪強這樣的“夕陽紅”志愿者已經有上百人。
聚焦特色產業助力“產鎮融合”
大麻是“中國家紡布藝名鎮”和“中國沙發布生產基地”,全鎮從事沙發布產品生產、貿易零售等各類企業就有5000多家。但近年來,大麻家紡布藝也面臨轉型的“陣痛”。面對打造質量更高、結構更優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家紡布藝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需要邁得再大一些、再快一些。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地也產生了一些低端的廢品、廢絲收購站點。這些收購站點對環境產生了較大的破壞,也是安全生產領域的隱患。
對此,大麻鎮予以重拳出擊,按照取締一批、規范提升一批的思路,狠抓收購站點的整治工作。與此同時,大麻鎮牢牢把握“產鎮融合”的整治方向,2017年花大力氣對“低小散”企業進行了整治。目前物流園和科創園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整治“低小散”企業165家,完成目標任務165%;中小微企業入園29家,完成目標任務103%;投入8000多萬元,完成鎮區5家大型企業的騰退工作,騰退土地80余畝。土地騰退工作的開展為大麻大力發展以家紡特色產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騰出不少新空間。
未來,大麻鎮在家紡布藝產業上有怎樣的發展目標?“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能夠讓‘最好的沙發布在大麻、找沙發布就找大麻’的夢想成為現實,真正實現‘布滿全球’的目標。”張浩鋒說,要推進家紡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繼續優化和拓展工業平臺,實現家紡產業“去低端化”,全力打造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全球沙發布采購中心”和“家紡布藝商貿中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