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海寧市傳來好消息,黃灣鎮(尖山新區)創建國家級衛生鎮順利通過了嘉興市級考核。“創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黃灣鎮(尖山新區)全面鋪開的一場小城鎮“環境革命”。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黃灣鎮(尖山新區)黨委副書記、鎮長徐洪華這樣概括當地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去年以來,黃灣綜合施策、堵疏結合,全面嘗試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實現自我調節。
“這么大個變電箱,占了我家門前的地,不行!”去年,黃灣集鎮的電線“上改下”工程遇到了難題,由于一戶居民堅決拒絕,整條鳳凰山路的改造停滯了。
得知消息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老娘舅”工作室主動上門了解情況。“這里都是老房子了,要是線路短路了可不得了。”“你看外面的電線亂七八糟,不好看也不安全,是不是?”“我們幫你協調一下,看看變電箱能不能再往邊上挪一點?”促膝長談中,“老娘舅”設身處地、出謀劃策,柔性地解決了難題,推動了“上改下”工程得以順利推進。
這樣的故事,在黃灣還有很多。去年,黃灣鎮以社區為單位成立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老娘舅”工作室,十余位在群眾中頗有公信力、影響力的“老娘舅”傳達民情、化解矛盾,解開了一個個整治工作中的“心結”。與此同時,黃灣還創新建立了一套群團幫扶機制,將鎮區劃分為39個網格,統一配備39名網格長和42名專兼職網格員,落實網格認領商戶制、群團認領幫扶路段制、聯合執法保障制等,充分發揮黨員和工團婦等群團組織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實現黨員和工團婦“四位一體”聯動共建,確保點、線、面一體化。
從四季果香的老集鎮到面朝大海的尖山新區,完善的“他律”機制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最后一平方公里”管了起來。但只有讓環境治理成為每個黃灣人的追求和自覺行動,才能達到小城鎮管理和環境之間的良好“微循環”。怎樣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在黃灣,一盆小小的鮮花折射出了理念之變。
“看我家門口這三盆鮮花!咱的貨可不能卸到人行道上了。”看到運貨車要直接在店門口堆東西,黃灣鎮治江路上的百貨店店主鄭先生趕緊出來。
“三盆鮮花”是黃灣鎮與店鋪訂下的一個“環境公約”。針對長期存在的越門經營、亂停車、亂堆亂放等頑疾,去年起,當地在每家商戶門口統一設置星級經營戶公告牌,分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分別代表守法經營星、環境衛生星和文明停車星。鎮(區)建立由綜合執法和社區牽頭的考評小組,每季一評,根據星級經營戶考評結果,分別獎勵一至三盆鮮花。獎勵鮮花統一設置在門前柱上,每季更換一次,從而讓每家商戶的經營環境一目了然。
“現在鎮上老人小孩都知道,買東西就要去有三盆花的店。”鄭先生告訴記者,有了“鮮花公約”,門前環境要是還做不好,大家都感到“臉上掛不住”,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爭做“護花使者”,自覺為建設美麗、舒適、文明的小城鎮出一份力。據統計,“鮮花公約”實施的第一個月,黃灣鎮越門經營現象就從每天30多起下降到一至兩起,巡查發現率下降了95%以上。
一項“鮮花公約”,實現了黃灣鎮沿街商戶自我管理的功能,與此同時,黃灣還建立起了一套小微巡查機制,以多樣化、全方位、立體式的監督讓更多居民提高自我約束意識和鄰里監督能力,群防群治,共同維護城鎮環境內容和鎮容秩序。
通過推進居民自治實踐,增強群眾主體意識,黃灣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群策群力打好“自治牌”。去年以來,黃灣鎮在嘉興全市70個小城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巡查考核中,始終保持在“第一集團”之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