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房前屋后豬糞臭,九曲河道黑水流;看今朝,煙波蕩漾繞綠洲,兩岸風清映楊柳。”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城鎮風貌,海鹽縣元通小學教師張云華揮筆寫下了這樣的詞句。
“認真貫徹省、市、縣決策部署,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整治工作的奮斗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全面落實‘一加強三整治’措施,我們用一年多的時間全力補齊了小城鎮的發展短板、民生短板、環境短板。”元通街道辦事處主任周海風表示。
按照“現代中式、園林集鎮”的風格定位,元通街道劃定4.29平方公里整治范圍,排定18類42個整治項目,截至2017年12月底,累計完成決算投資額2.52億元,投資進度96.6%。以環境整治助力特色小鎮建設,一個以健康產業為基礎,美食文創、旅游度假、居住社區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綜合發展特色小鎮已具雛形。
全力整治,演繹城鎮“變形記”
“50個塑料袋可以兌換一包黃酒或一支牙刷,2紙杯煙蒂或60個香煙盒可以兌換一包碘鹽……”走進元通街道新興社區的“垃圾兌換超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字排開的10多個標注著“塑料袋、易拉罐、玻璃瓶”等字眼的垃圾桶。桶旁的兩排貨架上放置著黃酒、醬油、雞精、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送垃圾回家,讓家園微笑”的標語也是格外醒目。
70歲的陳葉囡從家里拿來10個酒瓶兌換了一包鹽。“家里塑料袋、可樂瓶特別多,以前都是當垃圾丟掉,現在竟可以拿到這里換東西,真的太好了。”陳葉囡開心地說。
開設垃圾兌換超市,是元通街道在海鹽縣率先推出的創新舉措。“嘗試垃圾有償回收,鼓勵村民收集分類生活垃圾用于兌換生活用品,既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減量分類的積極性,也讓居民得到了實惠,可謂一舉兩得。”新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陸祥英表示。更為難得的是,有賴于包括這一舉措的諸多做法,元通街道垃圾減量8609.53噸,垃圾外運減量率達到71%。
垃圾減量分類,是元通街道開展整治的一個縮影。走進街道集鎮中心,昔日的“空中蜘蛛網”、“墻頭牛皮癬”早已不見蹤影,一項項綠化工程正在實施,一處處人居環境正在改變。極目遠望,新建的元通小學已然拔地而起、改造的財富大樓煥發全新面貌。企業聚集的產業園區里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補短板外,我們規劃了包括美食小鎮和江南水鄉典范區、智能制造集聚區、文旅休閑旅游區的‘一鎮三區’建設方案。”周海風表示。高起點規劃后,是高標準建設和高質量管理。元通街道重點加強對鳳凰路、銀燕路等出入口的整體設計,提升集鎮門戶形象,并科學合理布局步行街巷、街頭廣場等重要街區。截至目前,元通街道拆除違建10.66萬平方米,完成沿街立面整治5萬平方米。“比以前整潔氣派多了,我們街道越來越高大上了,一點不比城里差。”這是不少元通居民的贊許。
聯動發展,開啟城鎮“新篇章”
9個劣五類小微水體全部通過銷號驗收;整治集鎮亂設攤319起、越店經營589起、清理廣告橫幅272條;新增標線300多平方米、交通標志100余個;停車場總車位達到230個,路面停車位達到550個;整理各類道路傳輸線15.7千米,入戶線整理195戶,上改下線路4.96千米,入戶線上改下50戶;整治“低小散”企業70家,其中關停51家……數據生動記錄著過去1年多的努力和付出。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加快推進,元通街道環境面貌明顯改善、服務功能持續增強、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元通街道還將環境綜合整治與市級特色小鎮培育深入融合,唱響“產城融合”主旋律。據了解,元通街道健康美食小鎮規劃面積3.47平方公里,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和產業優勢,突出健康和美食兩大特色,打造美食產業區、美食文創區、旅游度假區、美麗新社區四大功能片區,通過產業基礎和核心項目帶動,最終形成產旅聯動的小鎮。
小豬雕塑、小豬玩偶、小豬劇場、小豬表演……2018年元旦,位于元通街道的豬豬星球樂園迎來了各方游客。這是全國首個以豬為主題的一站式體驗基地,也將著力成長為集旅游、餐飲、消費、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游站點。
以整治為手段,做優做美發展環境,做精做特美食產業。元通街道發揮青蓮食品、雪花啤酒等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打造以健康產業為基礎,美食文創、旅游度假、居住社區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綜合發展特色小鎮。
“依托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我們還成功引進了總投資1.25億元的肉蟹煲行業龍頭‘胖哥倆’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的紐尚寵物食品、總投資8000萬元的澳洲牛羊肉深加工等產業項目。”周海風介紹說。這些項目的落地,將為元通帶來新的機遇、開啟新的篇章。以產興城,產城互動,一座長三角美食文旅高地正在崛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