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推進“分類垃圾一小步,綠色生活一大步” 林銀海/攝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急劇增加。在全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的包圍之中,1/4已沒有合適場所堆放垃圾,全國城市垃圾產生量每年以約8.98%的速度遞增,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在寧波,城區年產垃圾130多萬噸,日產垃圾3834噸,超過了中心城區現有處理能力(3750噸/日),且市區垃圾產量還在以年均5.6%的速度持續增長,生活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垃圾分類工作存在的難題
鄞州區自2013年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已經初步形成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體系,分類成效初步顯現,但是實際工作中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還有待增強。目前垃圾分類工作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推動,存在“一頭熱一頭冷”的現象,街道、社區層面有干勁,也有方法,但是由于受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主動性、積極性還不夠強。
垃圾分類知識的滲透度還不夠高。各個社區對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都很大,基本上采取了4~5種甚至更多的宣傳方式,但是對居民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仍然不夠到位,面對面指導比較少,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程度還不夠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仍然不是非常了解。
垃圾分類工作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目前各個社區普遍建立了垃圾分類工作督導員、培訓員等隊伍,但是這支隊伍的穩定性不夠高、專業性不夠強,對他們的教育培訓還沒有實現常態化、長效化。特別是督導員隊伍,基本上以環衛工人、社區內的退休失業人員等為主,隊伍的素質不夠高,而且流動性大,招募難度同樣也很大。
生活垃圾分類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居民源頭分類效果不理想,投放的準確率偏低,社區分類指導員不得不進行二次分揀,既造成了環境污染,又增加了人員負擔。
對垃圾分類的效果缺乏有效監督。目前市級層面還沒有出臺垃圾分類方面具體的條例、規定,對于不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只能進行勸說,并不能進行懲罰,導致垃圾分類的效果仍不理想。
垃圾分類工作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垃圾分類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但是目前以區垃圾分類辦牽頭,街道、社區具體操作為主,其它相關部門的參與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工作合力還不夠強,政策統籌性也不足。
加強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
筆者認為,下一步要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法制化規范”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努力探索市場化運營的路子,加強制度建設,積極引導廣大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行動。
根本方法在于轉變思想觀念。垃圾分類最主要的還是做人的工作。首先,要轉變居民的分類意識、培養居民的分類習慣,把垃圾分類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次,要創新宣傳方式,借助多種新型媒體,策劃居民易于接受、樂于參與、產生共鳴的垃圾分類活動。再次,要讓垃圾分類進學校、進課堂,在學校安排垃圾分類的課程,從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并通過“學校+社區”促使成年人進行垃圾分類。要動員居民積極參與,以家庭、樓道、小區等為單位,開展各個層面的示范創建,積極營造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關鍵舉措在于配齊配強專兼職人員。目前垃圾分類依靠的主要力量是督導員,由各社區自行配備,存在穩定性差、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為此,建議由區垃圾分類辦統一招募一批垃圾分類的專管隊伍作為督導員,可以由環衛工人組成,實行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檢查考核。同時,要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在各個社區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垃圾分類工作志愿者隊伍,完善教育培訓、激勵促進以及督查引導等機制,通過志愿者的力量,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有效措施在于建立激勵機制。將垃圾分類與物質獎勵掛鉤,讓居民獲得實惠,從而逐步樹立起垃圾分類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廣泛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制,居民把分好的垃圾拿來,根據分類質量的好壞獲得相應積分。然后,居民再用積分去兌換需要的物品。兌換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采取實物兌換,主要是柴米油鹽等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也可以采取服務兌換,動員小區周邊的一些洗衣店、洗車店、理發店等參與、支持垃圾分類。要推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根據小區實際,固定早晚兩個時間段,由督導員在固定點位一對一督導,引導居民正確分類,這樣既可以提高居民分類的準確率,又能夠實現垃圾不落地,為后續收運創造條件。
大的方向在于推行市場化社會化服務。去年3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創新體制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目前,從各地垃圾分類市場化、社會化的試點來看,企業針對居民需求推出的服務模式,比單純地以行政手段推廣垃圾分類更有效,更符合市場規律。比如,去年5月,杭州下城區潮鳴街道引入浙江九倉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創立“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品牌——“虎哥回收”,有效撬動了居民分類熱情,使居民從嫌麻煩、不愿分,到享實惠、主動分。要逐步推進生活垃圾處置市場的開放,著力培育優秀企業,從稅費減免和財政補貼等方面予以適當扶持。垃圾分類服務企業要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再生利用水平。
切實保障在于加強立法規范。要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收費制度,從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外經驗來看,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最終還是要走向法律層面,實行強制分類。比如德國,在敦促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采取“連坐式”的懲罰措施,如果垃圾回收人員發現一處垃圾經常沒有嚴格分類投放,會給附近居民區的物業管理員以及全體居民發放警告書信,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就會提高這片居民區的垃圾清理費。
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生活垃圾分類迫在眉睫。要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法制化規范”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努力探索市場化運營的路子,加強制度建設,積極引導廣大居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行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