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治水再傳捷報!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2017年我市出境水全部達到Ⅱ類水標準,比上年提升了一個水質類別。不僅如此,衢州境內13個省控斷面也全部達到Ⅱ類水,這意味著我市水環境質量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曾經許下的“錢江源頭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承諾,如今早已兌現。
2017年以來我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鐵舉措,抓好生態環保各項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突破。
行之有效的舉措,帶來的是令人滿意的答卷。2017年,衢州全域河流水質得到了全面改善,全市21個市控以上斷面有18個斷面的水質優于功能區一個類別。其中,省控以上斷面Ⅱ類水以上的比例從2013年的52.4%上升到100%。
此外,我市還被環保部命名為全國首批1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之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地級市為單元命名的“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如此來之不易的成績,主要得益于我市各項環保工作開展扎實。同時,我市還積極推進地方環保立法,制訂了《衢州市信安湖保護條例》,并以中央和省委環保督察為契機,加強低小散行業整治。例如僅用20天時間就全面完成黃壇口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自然村的整體搬遷簽約工作。”市環保局副局長金永紅介紹。
據了解,為鞏固治水成果,我市加強智慧化監管,對重點園區企業排污口、規模化養殖場和城鎮污水處理廠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并新建地表水監測站10個,啟動負氧離子監測體系建設。強化“線上線下”融合,發揮智慧環保、環境醫院作用,開展精準執法,嚴肅查處了一批環境違法行為,起到了很好的威懾和警示作用。
與此同時,我市開展百個鄉鎮(街道)分類爭先考核,將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劃分為經濟型、生態型、復合型等三種類型,引導差異化發展,并率先實現所有鄉鎮(街道)交接斷面水質監測、考核全覆蓋。據悉,全市103個鄉鎮共設立144個鄉鎮交接斷面,Ⅲ類以上水比例從2013年的60.3%上升到今年的10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