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指的是政府為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高供給效率,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長期合作關系。該模式使政府從公共產品的直接“提供者”轉變為社會資本的“合作者”以及PPP項目的“監管者”。
2014年,麗水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啟動PPP模式研究推廣工作。好溪堰水系整治三階段工程、六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7個市本級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示范推介項目。2015年,麗水市更是被評為全省首批PPP工作試點市,成為全省唯一被推薦參選全國PPP模式推廣成效明顯地市。
作為政府與市場互動協調發展的連接器,當前,PPP模式在服務麗水市綠色發展上的助推作用發揮如何?又存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麗水市人大敏銳察覺到這一事關麗水城市建設發展的關鍵問題,今年9月中旬起,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建波率隊組成調研組,就市本級PPP項目推進情況開展專項調研。
調研組一行實地查看了麗陽溪綜合整治工程、甌江文苑(民間博物館)工程、梅山中學操場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等部分PPP項目現場,詳細了解項目操作模式、資金投入、建設進度、投產效益等情況。同時,先后召開社會投資人、市政府及11個部門負責人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
從調研的總體情況看,麗水市把握國家大力推廣使用PPP模式的契機,立足本地實際,按照“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工作要求,扎實有序推進PPP工作。2015年以來,市本級列入PPP模式實施計劃的項目共19個,其中完成竣工進入運營期項目1個,簽訂合同并進入建設階段項目13個,正在籌備合同談判項目5個。19個市本級PPP項目計劃總投資78.77億元,預計吸引社會資本76.80億元。截至2017年10月,已吸引社會資本約68億元。通過幾年推廣,麗水市與中天集團、龍元集團、綠地集團、省基投公司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PPP模式的采用,彌補了當前麗水市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缺口,減輕了政府投資壓力,起到了拉動民間投資、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的作用。
但調研組也發現,由于PPP模式還處在創新探索階段,市本級PPP項目在部門權責配置、合同簽訂和履行、項目潛在風險、項目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
針對項目推進中部門管理經驗不足、權責配置不盡合理、監管難到位等問題,調研組認為,政府要繼續深化國企改革,進一步理順部門、國企關系。要制定全過程的操作制度體系,盡快彌補中途退出、建成后續管理等制度設計缺失。明確實施機構全過程監管責任,堅持和完善“6+X”聯審制度,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推進PPP項目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為政府部門,在與社會資本合作時,應當做弘揚契約精神的表率。”調研組認為,項目合同是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長期合作關系的基石,針對變更合同條款較隨意、設計變更現象較多等問題,要進一步加強對行業主管部門、實施機構相關人員業務培訓,增強契約意識,確保合作雙方通過合同正確表達意愿,減少合作矛盾,避免法律糾紛,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社會投資方過于集中風險、長期的財政隱形債務風險……此類潛在風險在PPP項目推進中極易出現,卻又不容忽視。另外,財務成本管理需研究、項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使得目前麗水市在PPP項目管理上不盡規范。
就此,調研組建議,要探索規范PPP項目管理,有效防范投資風險。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項目,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滿足公眾需求為中心,進行盈利模式的設計和創新,充分挖掘后續商業價值,從而減少政府財政支出。著手編制中長期財政規劃,將政府跨年度財政支出責任納入規劃。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監測工作,開展項目績效運行監控和中期績效評估。建立項目國有資產管理臺賬,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督促金融機構加強風險研究分析,打造PPP盈利和風險防控新模式。建立履約管理、行政監管和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架構,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11月20日,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常務副市長林亮所作的《關于市本級PPP項目推進情況專項工作的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交由政府研究處理。針對目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正積極整改,及時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扎實有序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