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象山縣東大河二期(丹山路至橫大河)改造工程開工建設,數輛挖掘機齊動對河道進行清淤拓寬。東大河二期改造工程的啟動,標志著象山縣城市排澇工程即將全面完工,城市排澇體系全面完成。
東大河二期(丹山路至橫大河)改造工程,全長4.8公里,寬9至45米,總投資約2.6億元。建設內容主要有河道清淤、堤防建設、橋梁建設、景觀綠化等,工期預計2年。建成后東大河河道防洪標準將達到50年一遇、排澇標準20年一遇、暴雨24小時實時排出,提升城區防洪排澇能力。
象山縣是臺風主要登陸地點,是各大縣市區內遭受臺風、暴雨災害最嚴重的區域。加之象山縣城區地形條件復雜,三面山區的洪水,中間平原的澇水,以及臨海面的潮水等眾多因素疊加,嚴重影響了象山縣排澇能力,城區內飽受內澇之苦。2013年,臺風“菲特”來襲,盡管當時南莊平原已建成五十年一遇的門前涂海堤,但擋潮閘泄洪寬度不足,泄洪能力偏低,加之城區地面低洼處較多,以致河道周邊地塊排水不暢、積澇嚴重,對經濟、民生造成了極大影響。
為了完善排水管網系統,解決城區內澇問題,在經過前期大量的調查研究,以及結合縣城現狀條件下,象山縣研究制定了以“上引、中疏、下拓”作為解決縣城內澇的總體方案。上引,即把山洪引走,使其不進入或少進入城區低洼區域;中疏,即通過“三縱一橫一節點”工程疏通理順城區河道及市政排水溝渠,使城區的澇水能快速匯入下游河道。“三縱”指新豐路暗渠、新華路暗渠和蓬萊路暗渠。“一橫”指丹峰路暗渠,“一節點”指天安路馬崗鞍河暗渠。目前,“三縱一橫一節點”工程即將完工。
下拓,即拓寬主要河道及節制閘(四河四閘),使城區澇水能更加順暢的入海。“四河”指的是東大河、南大河、西大河、橫大河拓寬項目,“四閘”是指柴嘴頭節制閘、岳頭嘴節制閘、南大河節制閘和東大河百丈岸節制閘改造項目。目前除東大河外,南大河、西大河、橫大河及四個閘門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四河四閘”的完成,可使象山縣城區的縱向河道斷面面積可增加到原來的3倍,從而確保城區排澇能力。“這些工程完工投用后,并對老城區特別低洼的地段采取強排措施,可使城區再也無內澇之虞。”縣內河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