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毛廣繪 見習記者 肖淙文 縣委報道組 吳莉莉)每天清晨7時不到,開化縣芹陽辦事處密賽村的保潔員張金花,都會準時出現在村停車場旁新建的生態公廁里。白墻、黑瓦、馬頭墻,這個110平方米的生態公廁全無異味,江南韻味的裝飾讓人眼前一亮。“我們村的公廁可漂亮了,所以我不能讓它臟。”身為廁所“所長”的張金花很自豪。
鄉村公廁造出了“景區范兒”。上個月,來參加“開化錢江源國家公園杯”世界青年暨女子小金屬球錦標賽的馬達加斯加選手主動與南湖公園公廁門廳的根藝合影留念。“這里的地磚、墻面,就連衣帽鉤和鏡子都充滿著中國文化的氣息。”她要把公廁美景分享給非洲的朋友。
今年來,開化縣全面深化錢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圍繞省美麗鄉村示范縣、省級示范文明縣城、省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以小廁所引領鄉村大變革,把“廁所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生態公廁全覆蓋
在開化農村,最有型的建筑是公廁。
走進華埠鎮金星村,花牽谷游客接待中心旁的一座立體三角形建筑十分引人注目。仿古磚石搭建起房屋主體,一根根毛竹和防腐木架起的人字形外立面,與背后重重疊疊的山脈相呼應,融合成一道獨特的田園山居風景。
“第一次來的人,誰能想到這么好看的建筑是公廁?”村支書鄭初一話語里帶著點驕傲。這座約120平方米的生態公廁由中國美院設計完成,共有12個隔間和一個殘疾人專用位,挑高的頂層設計既體現了美感也兼具了采光和通風的實用性。鄭初一說,要讓生態廁所真正為村民所用,村里完善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是重要保障。
在公廁旁一塊6平方米左右的格柵區域,一簇簇菖蒲蘭草長勢旺盛。旁邊豎立的工作牌明確標注了污水池的日處理量和納管范圍。“接入終端的污水通過調節池、厭氧池、潛流式人工濕地,經層層凈化后可直接進行灌溉,達到城鎮污水處理的二級標準。”鄭初一說,像這樣的污水處理終端村里共有8個,村民新建住房和公廁全部實現了截污納管。
“一座生態美觀的鄉村公廁背后,是一整套強大的生態系統。”開化縣委書記項瑞良說,小小廁所一方連著村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便利,另一方則連接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為改變過去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現象,開化縣把生態公廁污水處理與“五水共治”“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國家衛生縣城和衛生鄉鎮創建”等重點工作結合,根據城鄉實際情況,采取“截污納管、復合人工濕地”等方式,確保污水標準化處理。近年來,開化縣投入4.8億元,在227個行政村實施污水治理,建設污水治理終端785個,因地制宜推行無害化衛生改廁模式,推廣三格化糞池、四格式生態戶廁所等技術,實現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目前,開化縣已修建1000多個生態廁所,實現了生態公廁行政村全覆蓋。 (下轉第二版)
鄉村振興新期待
廁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化的“廁所革命”始于景區,擴展至城鄉,覆蓋至全域,著重關注鄉村“小廁所”中的“大民生”。針對不少村莊仍存在大量旱廁的現象,去年以來,開化縣發動鎮村干部和廣大群眾,在全縣域范圍內開展排摸,對發現的旱廁和露天廁所,發現一個,消滅一個,堅決不留死角。
兩年來,開化累計拆除農村旱廁5823個。拆不是目的,如何借助廁所革命契機,提升村鎮生態環境、轉變村民生態觀念仍需探索。在全面拆除露天棚廁的同時,開化全力推進公廁新建、改建工作,使得城鄉環境煥然一新。
77歲的村民詹樟海現在很喜歡往村口的“舒園”公廁跑。這座星河游客中心公廁,以粉墻黛瓦、門樓、石庫門的徽派風格,結合長虹鄉本土文化的土墻、碳化木及細竹的內設裝飾,曾獲浙江旅游總評榜旅游“廁所革命”成效獎和衢州市優秀旅游廁所評選一等獎。
前幾日,“舒園”因抽水泵維修暫時閉園一天。不知情的詹樟海主動去找保潔人員詢問:“怎么關門了?這可是我們村里人每天都要用的。”從堅決抵制到習慣支持,從事不關己到主動監督,鄉村公廁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成了鄉村文明的一部分。
好山好水新機遇
“維護好公廁環境也是在為我們自己創富,現在大家都搶著干。”原本只經營民宿農家樂的金星村村民徐衛團,今年新成立了一家農村物業公司,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承擔起了村里的公廁保潔工作。徐衛團說,現在村里環境好了,原來一幢民房年租金5000元租不掉,現在都漲到了3萬元。
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開化的變化:今年1月至11月,開化出境水Ⅰ、Ⅱ類占比99.1%,其中Ⅰ類水占比87%,比去年同期增加80天。預計今年開化接待游客數量可突破1000萬人次。
好山好水好地方,引來更多發展機遇。12月3日開跑的2017中國·開化錢江源國家公園馬拉松賽途經全國文明鄉村金星村、十里鋪村等村莊,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等參賽企業家盛贊開化生態環境,并主動對接落實到開化考察投資事宜,表示要建設開化特色體育小鎮。這樣的大項目正是開化急需的。
“‘廁所革命’看似小事,實際上是大事,是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開化縣委主要負責人說。從鄉風文明、生態建設到產業發展,開化縣正醞釀更進一步的發展戰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