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四川: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推動綠色發展

發布時間:2017-12-15 10:08:57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王蒙

  黨的十九大不久前勝利閉幕。黨中央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千年大計”意義深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對于四川省來說,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能夠實現國土空間格局的優化,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是實現四川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基礎。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四川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自然地理條件復雜,以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東部為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西部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特殊的生態特征造就了四川極其重要的生態地位,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主體、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大熊貓數量、棲息地面積均超過全國的70%,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提出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的要求,并從“劃定”和“嚴守”兩個方面進行了頂層設計,這為落實四川生態保護紅線指明了政策方向。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廳長于會文說:“生態保護紅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是美麗四川的綠色盾牌,我們必須牢樹“四個意識”,以“保護生態不計其利、面向未來不計其功”的責任擔當,將這一政策落到實處。”

  四川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以生態服務功能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科學評估為基礎,結合全省的國家級、省級禁止開發區,其他類型保護地完成邊界校核,并強化了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及相關空間規劃的協調,在充分征求全省各相關廳局和市(州)意見后,劃定了“四軸九核”的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

  “四軸”指大巴山、金沙江下游干熱河谷、川東南山地以及盆中丘陵區,呈帶狀分布的4個紅線區塊。“九核”指若爾蓋濕地(黃河源)、雅礱江源、大渡河源以及大雪山、沙魯里山、岷山、邛崍山、涼山—相嶺、錦屏山,以水系、山系為骨架集中成片分布的9個紅線區塊。

  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

  “首先,是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各級人民政府應全面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本行政區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要把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等規劃,發揮好生態保護紅線對于國土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于會文說。

  目前,四川省委、省政府統籌研究制定全省生態保護紅線重大政策和措施。同時,各市、州黨委和政府負責生態保護紅線的日常監管,建立目標責任制,把保護目標、任務和要求層層分解,落到實處。縣(市、區)黨委和政府負責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地、勘界定標,制定保護規劃,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的政策宣傳、日常巡查和管理,結合實際需要因地制宜地設置生態保護紅線管護崗位。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四川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上游生態大省,將占國土面積比例30%以上的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山地和盆周山地的生態功能重要區,以及金沙江下游水土流失、川東南石漠化的敏感區。”于會文表示。

  四川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四川省目前有56個重點生態功能縣(市、區)享受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的生態補償資金。今后,省直有關部門將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的支持力度,堅持“誰保護、誰受益”,“誰貢獻大、誰得益多”,研究建立財政資金補償和市場化補償相結合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補償制度。

  相關部門將根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類型以及地區財政保障能力等因素,研究制定合理的補償標準,逐步讓非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的紅線保護工作也享有各方面資金的支持。

  據悉,生態紅線保護了四川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約80%的草本濕地和湖泊濕地,60%以上包括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針葉林等在內的森林生態系統,以及全省95%以上的物種資源。

  “以極小種群物種的保護為例,之前我們開展過一些保護示范點的嘗試,像近兩年來開展的對距瓣尾囊草的遷地保護等。但這些工作都是點狀的,帶有搶救性保護的性質。這次將全省20種關鍵的極小種群物種棲息地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必將為小物種保護提供更好的保障。”四川省環科院生態所所長謝強表示。

  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四川將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奮勇爭先,繼續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新時代的四川華章。

標簽:紅線;生態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四川;生態功能;四川省;劃定;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綠色發展責任編輯:錢華良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