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前,江蘇省常州長三角模具城是一片污油滿地流、河水發黑發臭的景象。
現在則是另一番景象:干凈的地面、整齊劃一的停車位、全新的危險廢物收集房、恢復清澈的大沿河。
推動長三角模具城走上蛻變之路的,是舉報熱線收到的一件來自群眾的投訴舉報。
而這個舉報熱線正是由江蘇省“263”專項行動公布的。根據“263”專項行動的要求,常州市武進區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了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任務,為企業開出一張張“治病”良方,淘汰舊產能,催生新動能,推動行業、區域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一件投訴換來模具行業轉型升級
接到群眾針對長三角模具城周邊河水污染問題的舉報后,常州市武進區環保局迅速行動。
“我們初到模具城時,看到緊挨著的大沿河河水發黑發臭,立即對這條河沿線進行全面檢查,發現主要的污染來自長三角模具城。”武進區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
據了解,常州長三角模具城占地17萬平方米,模具城內集聚了塑膠模具、五金模具等企業309家,其中生產型企業247家,長期存在廢機油、廢潤滑液等危險廢物露天堆放、廢水直排等問題。由于都是個體式經營,企業主環境意識薄弱,再加上園區“雨污分流”不到位,導致模具城內大量乳化液、廢機油和生活污水排入大沿河,成為環境治理上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武進區環保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如何處理長三角模具城的污染問題。“從整體上進行提升,才是治理污染的根本之道”,成為大家的共識。
2017年5月初,武進區環保局、高新區管委會與長三角模具城物業聯合業主代表召開整治推進會,提出了“打包”模式。針對約300家經營戶有90%未辦理環評手續的情況,由長三角模具城園區統一辦理綜合環評,并按照環評要求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同時,長三角模具城內要真正實現雨污分流,所有廢水必須進入污水管道。所有經營戶需要在自身生產區域環境與危廢管理上實施提升改造。環保部門則長期駐守園區,為業主提供專業指導。
長三角模具城業主委員會主任吳如偉告訴記者,模具城整體提升改造,有的經營戶起初還有些不理解,可是看到改造帶來的變化后,消極配合變成積極整改。不少業主表示,自己家的小作坊終于變身成了合法企業,現在腰桿子硬了,底氣也足了。
主動作為引領印染行業綠色發展
如果說長三角模具城的蛻變主要來自外在壓力的推動,江蘇眾恒染整有限公司則是主動作為,引領行業實現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的綠色發展。
走進眾恒染整有限公司染色車間,第一感覺是規范、整潔。生產廠長陳建介紹,這里的污水收集很有講究,嚴格執行干濕分離和明管輸送,避免了滲排滴漏,又便于維護管理。
“263”不是簡單的關停,而是促企業轉型升級。印染行業屬于“263”專項行動整治重點行業,面對環保新形勢,如何讓這樣的“污染風險行業”主動作為,成為環保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武進區環保局主動與企業對接,引導企業往更高方向發展。眾恒染整有限公司就是如此。
“環保部門主動介入,帶著我和廠長一起看每個環節,指導我們更有針對性地找問題。然后我們發動全廠上下找不足,找出來問題之后組織匯總,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再給出整改和提升的建議,不僅從減污治污出發,還涉及節水節能、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甚至還考慮到了企業環境和安全宣傳教育氛圍的營造,我們再把這些建議一個個落實到位,很實很管用。”江蘇眾恒染整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亞秋說。
“環保措施的提升也帶動了企業生產與管理上的優化。單位產品產生的廢水量從原來的21.5噸減少到19.1噸,蒸汽能耗從4.1噸減少到3.1噸,一般固廢產生量減少了11%,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周亞秋說,“在提升改造過程中,企業投入了近500萬元,但是,產生的長遠效益卻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環保部門嚴格執法的根本目的是倒逼企業加強污染防治,最終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武進區環保局局長張衛星表示,環保整治絕非全部一關了之,希望在環保強壓下,傳統企業迎難而上,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環境與發展互促共進的目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