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盒、塑料、紙張等可回收物放入深藍色垃圾箱,果皮、剩菜剩飯、一次性餐具等垃圾放入黃色垃圾箱,廢電池、廢溫度計、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放入紅色垃圾箱……昨天,海鹽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濱海一號、楓葉村、城西逸豪苑3個小區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著力打造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的樣板,為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記者在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的濱海一號小區看到,垃圾分類亭、小區入口處和每幢樓的出入口都擺放著垃圾桶,每個樓道設有有害垃圾投放箱,桶身標注著收集垃圾種類,方便住戶投放垃圾。“小區共有住戶986戶,目前入住率在60%左右。我們組織業主成立了一支25人的勸導員隊伍,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提高住戶的分類意識和環保意識,積極配合工作的開展。”瑞源物業工作人員宋建軍介紹。
在濱海一號小區,記者碰到了來自團縣委、武原街道等部門和單位的垃圾分類工作志愿者隊伍。志愿者們正在各幢樓內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宣傳資料的布置。志愿者張朱怡說:“我家在紅益村,村里實施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處置有大半年了,環境確實變好了。今天來這里參與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很開心,希望更多人參與進來,爭做垃圾分類踐行者、傳播者和監督者,使家鄉越來越美。”
垃圾減量分類工作是2017年海鹽縣民生實事項目之一。在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處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海鹽縣在城區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堅持“政府主導、屬地負責、全民參與”的工作原則,探索構建生活垃圾分類與循環利用體系和智能化管理體系,全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為建設“三優海鹽”營造良好環境。
按照海鹽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小區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藍色桶)、有害垃圾(紅色桶)、其他垃圾(黃色桶)三類。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生活垃圾(有食堂的)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餐廚垃圾(綠色桶)四類。海鹽縣將完善收集設施,健全收集制度,完善分類運輸體系,對城區生活垃圾實行分類處置。
記者了解到,海鹽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分試點示范、擴面推進和完善提升三階段進行。試點示范階段主要工作為在3個小區開展高標準分類試點工作,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不低于60%,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覆蓋面不低于60%。2018年2月進入擴面推進階段,海鹽縣將結合實際,逐步健全完善相應的標準和制度,擴大居民小區、機關單位、國企、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到明年年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80%。
根據安排,海鹽縣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于2019年1月進入完善提升階段,通過各方面努力,使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覆蓋,形成完善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設施建設和分類質量評價標準,以及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標準體系和制度,同時探索建設“互聯網+回收”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實現再生資源市場化、規模化運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