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相見如初山與水

余村,這個曾經塵土飛揚的“石頭村”,為了喚回昔日美好的生態環境,用一段段告別開啟新生——

發布時間:2017-12-08 09:34:44 來源:湖州日報 記者 王偉鋒 鄭嵇平

  昨天,安吉縣氣象局工作人員龔偉在全縣首個氣象生態環境自動觀測站中,調出了一連串的監測數據,看著每隔5分鐘就更新一次的負氧離子指數露出了笑容。“這座站運行了2個多月,連續的監測數據表明這里的生態環境優良。”龔偉說的這座觀測站,就建在安吉縣天荒坪鎮的余村村。

  天藍走白云、竹海翻綠浪,如今的余村是一派美好的新風景。然而在10多年前,這里還是塵土飛揚的“石頭村”。

  為了找尋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新路徑,余村與過去的發展模式決裂。關停、治理、保護……一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鄉土重塑,讓余村的山更青、水更綠、環境更優美。

  割舍不能承受之重

  千里迢迢隨團來學習的王海蓮,站在余村文化禮堂內一組環境對比照前出了神。作為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外溝門鄉曹窩鋪村的村民代表,她想把余村綠色發展經“取”回同樣是山村的家鄉。“這里原來是水泥廠啊?照片里灰灰的景象沒見著啊?”王海蓮驚訝。

  王海蓮口中的水泥廠,就消失在余村的關停整治行動中。“水泥廠以前就在村口,當時粉塵污染很大,附近的毛竹林都枯了。”村民張小根原來是村里礦山的拖拉機手,“礦山和水泥廠關了后,山林又活過來了。”

  2003年起,余村通過民主決策,對村內的礦山、水泥廠等進行關停整治,上世紀80年代在村里興起的這條產業鏈開始被拋棄。

  事實上,這一產業曾讓余村榮光過:全縣第一個有線電視村、第一個有水泥路的村、第一個通自來水的村……“上世紀90年代,村里每天能從礦山進賬1萬元,是響當當的全縣首富村。”村里老會計王月仙說。“這錢是血淋淋的。不僅環境被破壞,村民得病的也不少。”村委會主任俞小平說,“我們要學會放棄,要學會選擇。 ”關停礦山和水泥廠后,村里還將中心村有污染的企業全部“驅趕”了,一家不留。

  村民小組長趙水根參與了當年民主決策。他回憶說:“當時的會上,村民小組長、老黨員和村民代表等一致通過了關停整治決定。”這位曾在礦山當過炮工的村民,后來轉行辦起竹筷加工廠,但為了響應全村深度保護水環境的倡導,把廠也關了,改造成了民宿。“作為一個余村人,現在保護環境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趙水根說。


  喚回綠水青山之美

  四川、江西、河南……村民朱鳳琴望著一撥撥從全國甚至國外前來觀光的團隊笑得樂呵呵:“每天早上8點多,村里的外地車就多起來嘍。”朱鳳琴告訴記者,余村變美了,村里的民宿生意也跟著旺。

  如今,余村再也不是過去的舊模樣。為了喚回綠水青山之美,余村人在解決好此前環境之傷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又全力做好村莊環境的“顏值升級”。

  礦山、水泥廠關停了,留下的傷痕如何撫平?

  原冷水洞礦山負責人汪苗青帶著記者參觀了他的“老地方”。現如今,這座礦山已成為礦山遺址公園。老汪說:“其它2座礦山都復綠了,這座保留了下來,村里用這種封存的方式警示后人,同時也涵養了全村水源地——冷水洞水庫。以前從礦山流下的水都有沙石,溪里沒活物,現在魚蝦都回來了。”

  當年的水泥廠是一片灰白之地,廠子拆除后變成了百畝花海。“這片花海現在是我們田園觀光片區的核心。”村干部陳思思說,余村復綠、復墾、建公園,把環境之傷“醫”好后,開始著手全域環境提升,在全村4.86平方公里規劃了生態旅游、美麗宜居和田園觀光三大片區,目標是全村成為一個5A級景區。

  余村要美出新高度。 10多年來,村里先后投入數千萬元用于基礎建設和環境提升。“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一系列有力有效的舉措,讓余村更美了。

  村里的老書記鮑新民說,為了治水,余村和浙江大學合作建了國內首條技術成熟的CW氧化溝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昔日開山毀林的村莊,如今增加了6處共9000平方米的綠地和2.5公里的綠化帶。為了治理山體白化,余村人還退墓還林,先后拆除、搬遷墓穴40余處……

  寸山青、滴水凈、無違建、零污染、靚美景。面對余村新顏, 72歲的村民陳長法開心得不得了:“有生之年還能看到我們這個‘礦村’變樣,真好!”

  守護山村生態之果

  今年,余村冷水洞水庫發現了一條50多斤的青魚。說起這樁趣事,已是花甲之年的村民湯惠根高興地說:“沒想到4年多前大家捐錢放流的魚苗長得這么大了,說明我們余村的環境好啊!今年我們還要再放一批。”

  為了保護水源地, 10多位像老湯一樣的村民自掏腰包為水庫增殖放流,至今已經投入了近萬元。“我老爸也加入了這個隊伍,帶著我一塊捐了。”俞小平笑著說。

  為了保護村莊環境,余村人連豬都不養了。當年的養豬大戶王志明響應村里的號召,放棄了幾十年的養殖行當,轉行加入了村里的建筑隊。“現在村里水環境治理得好,自來水源頭都在村里,只要不浪費都不收錢,不養就不養吧!”王志明說。

  經歷了產業割舍、環境療傷、村莊美顏的余村人逐漸形成了保護生態的自覺,更加珍惜生態治理的成果。近年來,村里通過引入第三方企業,用專業化的方式對全村的林場、村莊環境進行打理,實現了環境的長效保護。

  村民趙社民原本是礦山的拖拉機手,現在是天荒坪林業服務總公司余村林場一名護林員。老趙和同事每天都要上山工作,看護余村5000多畝的毛竹山。“現在山上不讓打草甘膦,保護環境啊。毛竹要按年份排序砍伐,竹梢也要定期修割。這些我們都得管好。”趙社民說。

  64歲的村民阮德琴年輕時是水泥廠工人,后來出村打工,現在又回村里發揮余熱。雖然年邁,但她還是樂呵呵地當起丹霞物業公司保潔員,參與村里環境的日常清掃。“以前曬個被子要拍2分鐘才能撣掉灰塵,現在干凈多了。我的工作就是保持這一切。”阮阿姨說。

  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說:“余村的綠水青山來之不易,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把它保護好、經營好,把余村打造成一幅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畫卷。”


  村民俞忠華感言:


  余村變美了,和以前的環境比真是翻天覆地。以前是一塊塊石頭往村外運,現在是一撥撥游客到村里來。不僅是這樣,就連我們村的年輕人都從外頭回來發展了。這說明我們余村有魅力了,有吸引力了,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我們村的生態環境變好了。我們當年關閉礦山、水泥廠的決定是對的,保護好這份生態環境,我們才能無愧子孫后代。我把竹筷加工廠關了,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村的環境。現在,我在村里辦起了民宿,綠水青山就是我的“活招牌”,我和我的鄰居們會更好地保護它們。

標簽:礦山;水泥廠;村民;綠水青山;生態環境;毛竹;王海;村民小組長;保護環境;村民代表責任編輯:季建榮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