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甘肅省政府第17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分類退出辦法》。會議決定,在以凍結方式全面停止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基礎上,采取注銷、扣除、補償三種方式,差別化推進已設礦業權分類退出工作。
就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今年2月12日至3月3日,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的中央督查組曾開展專項督查;今年7月20日,中辦、國辦發出通報,明確指出了保護區存在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并對有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如今,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進展如何?
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今后不得建設生產設施
11月30日,新修訂的《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在甘肅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上通過,并于12月1日起實施。
新修訂的《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指出,禁止任何人進入保護區的核心區。保護區必須以管護為主,全面深入科學論證,因地制宜開展封山育林育草等生態修復工作,不斷擴大林草植被面積,加強冰川、濕地、凍土和野生動植物保護,服從國家主體功能區劃確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今后,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兩辦通報發出后,甘肅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帶頭落實領導干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狠抓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省委書記林鐸曾3次深入祁連山保護區調研督導,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和保護修復工作;省長唐仁健曾兩次深入祁連山保護區腹地,并現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現有面積198.72萬公頃。其中,張掖段151.91萬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76.4%,涉及肅南、民樂、山丹、甘州4縣區。張掖市建立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整治周例會制度,對整改整治工作一周一研究、一周一調度、一周一督促。
煤礦舊址,綠樹開始生長
就兩辦通報指出的礦產資源、水電設施違法違規開發、運行等問題,甘肅省國土資源部門制定印發《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及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行動方案》,保護區內的144宗礦業權,143宗已關停,剩余1宗也已停止開采。
甘肅省水利部門已建立水電站最小下泄生態流量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督促各水電站管理單位安裝生態流量無障礙下泄設施、計量設施和視頻監控系統,建立了水電站引水和最小下泄生態流量監控管理信息系統。
今年年底前,甘肅將全面實現省級平臺對祁連山地區水電站引水泄水的在線監控和預警管理。甘肅還對保護區內42座水電站的水資源論證報告進行全面復評,出臺《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水電設施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提出了分類處置意見。
日前,記者在肅南縣馬蹄鄉馬蹄煤礦舊址看到,近千株青海云杉已高近1米。馬蹄鄉國土資源中心所所長梁志剛說,這個煤礦處于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2009年停產后沒有進行有效修復。被督查組指出問題后,當地自去年12月開始進行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拆除了總面積1540平方米的臨建房及設施,回填了13處廢井礦洞,之后植樹21畝、種草48畝,總計治理面積4.6萬平方米”。
甘肅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今年已爭取落實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45.3億元,支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和修復工作。財政部將甘肅省祁連山地區所屬縣區全部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范圍;省財政撥付有關市縣區生態環保等資金10.3億元,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5億元;省環保部門下達祁連山片區環境保護資金1.3億元,實施大氣、水污染防治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項目。
核心區農牧民年底前將全部搬出
祁連山保護區現有的草地面積,約占保護區總面積的80%;現有常住居民6.96萬人,其中核心區和緩沖區4956人。
張掖組織實施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農牧民易地搬遷,委托第三方對搬遷農牧民房屋、棚圈等畜牧業設施進行了評估,處于核心區的149戶484名農牧民今年年底前將全部搬出。
甘肅印發《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建立了省級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對各類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域發生嚴重生態環境破壞事件被國家通報批評的市州,實行“一票否決”;將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納入重點督查考核內容,列入省政府環保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此外,《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版)》印發,將涉及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永登、古浪、肅南等縣納入范圍,明確了限制或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
甘肅還成立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已完成第一階段張掖、金昌、武威3市12縣區紅線劃定技術方案和意見對接工作,近期將完成祁連山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任務;將祁連山地區重點市縣區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正在張掖市、肅南縣開展現場審計,武威市和金昌市已啟動審前調查工作。
此外,甘肅還建立了全省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聯席制度,對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問題開展自查整改工作,重點對批建程序、管理體制、違法違規建設、功能區勘界等方面進行全面清理整治,目前已完成自查摸底、整改方案制定等階段性工作,正在分類解決相關突出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