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小山,本名胡東平,70后,現居寧波。資深植物愛好者,“小山草木記”微信公眾號主人,專業植物社群“拈花惹草部落”創始人,《花園》雜志、甬派等媒體的專欄作者。在業余時間里,他致力于發現身邊觸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普及植物知識,講述花草的文化故事。今年11月,他創作的《甬城草木記》一書由寧波出版社出版。
平時愛“刷山”的小山。
在上班的路上,你可曾留意過路邊的花草?在爬山時,你可曾被石縫間頑強的生命所感動?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的眼睛。在植物愛好者小山的眼里,每一株植物都是值得憐愛的,憐愛它們首先要了解它們,然后再讓更多的人去認識、珍惜它們。2015年11月11日,小山開始利用“小山草木記”微信公眾號撰寫文章講述植物之美,至今已經推出200多篇文章,擁有了7500多位鐵桿粉絲。日前,小山創作的第一本草木手記——《甬城草木記》在寧波書展上舉行首發,他用文學的語言講述了105種寧波植物前世今生的故事。
大花無柱蘭
A
兒時的“零食鋪”
小山和植物的緣分,可以追溯到童年。在江西的山村里長大的孩子大都得到過山野的饋贈:長滿了山花野果的山林,既是孩子們的“零食鋪”,也是他們的“零錢罐”。小山至今記得,小時候夏日的清晨上山放牛時,讓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和小伙伴們就像蜜蜂一樣去找“零食”。看到梔子花,他們便連萼帶花摘下一朵,揪住白色的花管輕輕一扯,把花和萼分開,然后吸食花管里的幾滴“瓊漿玉露”。梔子花的花瓣也是一道不錯的野菜,大人們將梔子花瓣在清水里洗凈,清炒或加兩只雞蛋炒一炒,就是一道清熱去火的爽口菜。梔子花謝了,長出的梔子果還是一味不錯的中藥材,小山和小伙伴們常常漫山遍野找尋梔子果,把它們曬干后賣掉,換點零花錢。
山野里,一年四季都有可以換零花錢的植物,除了采摘梔子的花、果外,小山還采摘過油茶、蒲公英和山蒼子(植物志上叫山雞椒)等去換零花錢,這使得他從小就和大自然很親近。
兒時對植物的喜愛還與父親的一本書有關。小山的父親是鄉村赤腳醫生,常常上山采些中草藥為鄉人治病。父親有一本《江西中草藥手冊》,書上有很多藥物的名字,也有彩色手繪的植物圖。那時書少,小山沒事就愛翻看父親的草藥書,他最愛的是那些手繪植物圖畫。兒時看過的書,當時并沒有太深的印象,但是長大后再看到那些植物,腦海里便會跳出它們的名字。
山雞椒
B
園林大咖指點迷津
1997年,大學畢業的小山獨自來到寧波,女友則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工作。第二年夏天,女友要來寧波看他,他趕緊灑掃庭院整理房間。把單身宿舍收拾得干干凈凈后,感覺還缺點什么,站在陽臺上的他突然看見單位大院的花壇里梔子花潔白如雪,就剪了幾枝插在玻璃瓶里,用清水養著放在書桌前……再后來,女友成了妻子,那一束梔子花成了兩人幸福的回憶。
植物讓身在城市的小山感受到了四季的變化和對生命輪回的感動,他開始自覺地關注起身邊的植物——小區的綠化帶里、單位附近的公園里、山林的古道邊,到處都有植物的身影,為了更好地認識植物,他特意買來很多植物圖鑒,看到一種不認識的植物就翻植物圖鑒,但是結果卻讓他感到沮喪,有時候翻完了多本植物圖鑒還是找不到答案。從2006年到2015年初,小山雖然在植物學上花了很多時間,但收獲不大。對于沒有系統學習過植物學知識的他來說,自學太難了,他漸漸對植物失去了興趣。
2015年初,微信群的興起把小山對植物的興趣再度激活了。他拿著手機,隨手拍下身邊的植物,隨時通過微信把照片發給從事園林工作的朋友葉鴻星進行請教。他的求知欲越來越強,有時候問的問題連葉鴻星也答不上來。為了滿足朋友的求知欲,葉鴻星給小山介紹了一個名為“浙江園林”的微信群,群里匯聚了省內優秀的園林人,小山終于結束了獨學無友的狀態,找到了盟友和組織。于是,勤奮好學的他把業余時間都花在了研究植物上,有一段時間,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在群里發些白天拍的照片,問植物的名稱和類別。他對此樂此不疲,卻讓群里的植物大咖們苦不堪言:這些零敲碎打的問題太簡單了,不回答又怕挫傷他學習的積極性。終于有一天,群里的應烈杭老師忍不住說:“你不會自己去鉆研一下嗎?每天答案來得太容易了你記得住嗎?”應老師的批評點醒了他,應老師給他推薦了一批植物學的書籍,這些書讓小山對植物學有了系統的了解,對植物的研究也漸入佳境。
蒲公英
C
“刷山”樂趣無窮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和李漁的《閑情偶記》是小山最愛看的兩本書,它們極具生活氣息,小山非常喜歡其中與植物有關的文章。2006年,小山就曾經模仿這兩本書寫了一些關于植物的文章。在加入了“浙江園林”微信群后,小山又開始寫文章了。在2015年11月,他不僅自己建立了“拈花惹草”微信群,還在朋友的鼓勵下開設了“小山草木記”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上分享自己觀察植物的樂趣。越來越多的人受他的文字感染愛上了植物。
戶外運動者喜歡進山行走,而植物愛好者則喜歡趴在山上觀察植物。植物愛好者形象地稱自己的行為是“刷山”。“刷山”有趣嗎?小山講了大花無柱蘭的故事。大花無柱蘭是浙江獨有的野生植物,它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一葉一葶一花。整棵植株只有10多厘米高,花朵約為成人的大拇指甲大小,花朵有如飛機機身一樣的唇瓣,還拖著一個叫“花距”的長尾巴。去年,小山第一次看到大花無柱蘭的圖片時就被它的顏值所驚艷,但當時大花無柱蘭的花期已過,要一睹芳容只能期待來年。今年清明小長假的時候,小山到溪口“刷山”時祈禱能與大花無柱蘭偶遇,但是他在河谷巖壁搜索了一天卻無緣得見。接下來的一個周末,他跟著寧波“植物活字典”林海倫老師去“刷山”,當他小心翼翼地攀上濕滑的崖壁時,終于邂逅了朝思暮想的花仙子:青苔從中,一大片大花無柱蘭像一群紫衣仙子在微風下翩翩起舞……一群植物愛好者不顧濕冷趴在崖壁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拍攝它們。小山仔細觀察大花無柱蘭和它們生長的環境,發現大花無柱蘭是種非常智慧的生物:它們選擇別的植物所無法忍受的惡劣生長環境,是為了避開競爭;它們的葉片青翠葉形寬大,有利于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養分;葉子的基部還卷成了一個小漏斗的樣子,是為了便于收集儲存在崖壁上的滴水或雨水;它們的花葶纖細卻堅韌地高高舉起花朵,好讓授粉的昆蟲看到花朵;花朵上的花唇巨大,供傳粉的昆蟲起飛降落,它的花距里藏著花蜜,只有具備了相應長度口器的特定昆蟲才能取食,排除了那些只吃花蜜不能傳粉的昆蟲……小山不僅收獲了滿滿的喜悅,還通過觀察學到了很多知識。后來,他在《甬城草木記》里分享了這次經歷。
除了“刷山”外,更多時候他是在城市里邂逅各種美麗的植物。在《甬城草木記》中,小山按照一年四季的時間順序,介紹了寧波的常見植物。在這本書里,人們既能看到春光浪漫、夏花絢爛,也能看到秋色無邊、冬日生機,更能收獲一份深深的博物情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