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看不見傳統的下水道口,雨水卻不會積聚在路面上,不僅如此,臟水在流入河道前還能得到凈化。與傳統的水泥路相比,“海綿道路”就像一塊大海綿,不僅讓雨水先滲后排,還能讓雨水先凈后排。
昨日,記者從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了解到,溫嶺東部新區引進美國“低沖擊開發”理念,從市政道路著手,對全區主干道路全部部署生態化排水方案,使單一的硬質不透水路面升級成為海綿體質路面,獲得“滯水、凈水、透水”三重功能。
金塘北路就是一條城市“海綿道路”。走在金塘北路上,你會發現這里的路面上看不見下水道口。而在金塘北路的機非分隔帶內設置了雨水塘,這里可以讓雨水“停一停”,實現自然積存的滯水功能;在道路兩側綠化帶內還設有8至12米寬的植草溝,當路面雨水徑流進入雨水塘發生溢流時將進入這條植草溝得到緩沖和過濾,讓雨水“滲一滲”,實現自然凈化的凈水功能;在充分發揮滯留凈化作用后,被過濾的雨水再流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河道,讓雨水“流一流”,實現自然滲透的透水功能。這三重功能層層遞進又同時作用,最終可達到減少暴雨徑流量、延緩地表徑流洪峰生成時間、減少面源污染及涵養地下水的目的。
工作人員介紹,傳統路政設施在雨洪管理設計上以快速排水為主要目的,雨水直接進入市政管網,一旦降水量過大,就會造成泄洪壓力。而東部新區內道路、沿河景觀綠化全部按照生態化排水方案設計,不僅能滯水、透水,還能凈水。
目前,東部新區千禧路、金塘北路、松航中路、松航南路、港灣大道等15條主干道路已率先完成施工,其余5條正在施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