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麗麗 梁 彬 屠慧林)浙江,河流縱橫,水網密布,總長13萬余公里的河道,猶如巨大的葉脈在浙江大地上延伸。浙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河流流淌的不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源泉和心中深厚的鄉愁記憶。
“推進生態建設,是功在當代的民心工程”,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河流治理與平安浙江、生態浙江、美麗浙江、富強浙江建設緊密結合,2003年啟動“萬里清水河道建設”以來,累計治理縣鄉河道長度近2萬公里,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河網初步呈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之首,深化了水利工作內涵,指明了水利發展方向。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建設“六個浙江”的目標以及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的部署。
我省積極踐行中央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提出了實施以“安全、生態、美麗、富民”為目標的“美麗水網”建設。2018~2022年,啟動實施100余條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新建加固堤岸4000余公里彌補防洪排澇安全短板,打造覆蓋廣大城鄉的河流安全網。在此基礎上,充分融合生態、人文、便民、產業等綜合功能,串珠成鏈,連線成網,構建萬里“美麗水網”,以嶄新的水生態空間串聯起國家公園、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和美麗田園。
以“綜”為抓手,踐行多規合一
近年來,浙江在河流治理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初步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理念和方法,即在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的同時,站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把河流治理與生態浙江、美麗浙江、富強浙江建設緊密結合,以完整的流域(山區)或區域(平原)為單元,整縣謀劃、整條(片)推進,綜合統籌河流安全、河流生態、河流便民、河流文化、河流管護等,充分結合環保、城建、交通、旅游、林業等需求,多規融合同繪一張藍圖,建一條、成一條,治理一片、見效一片。
馬金溪發源于開化縣齊溪鎮,為錢塘江的源頭。2014年,開化縣提出了“一線一帶”發展戰略,以水利建設的百里黃金水岸為基礎,以流域鄉鎮為節點,依托錢江源頭優質山水生態資源,打造以馬金溪干流為主軸,集漫游、休憩、親水為一體的“黃金長廊”。
與原來河道工程的“零敲碎打”“各自為戰”不同,馬金溪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遵循“因地制宜、系統治理、水岸同治”三個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立足水利、多規融合”的流域治理模式,在保障河流的防汛灌溉等功能以外,更加注重河流的生態涵養功能、產業帶動功能、文化彰顯功能。
通過梳理馬金溪沿岸不同的生態、民俗、歷史、古建筑等文化資源稟賦,結合當地的產業特色,馬金溪把整體特色定位為“百里黃金水岸帶”,并對沿岸的文化和產業進行分段定位。齊溪片區好山好水龍頂好茶,馬金片區古鎮古村古韻,下淤片區浪漫愛情花艷果香,城關片區根宮佛國古城新貌……
通過建設“人魚和諧”秀美河道,沿河20余個濱水廣場串珠成線,310余家的農家樂輻射擴散,百里黃金水岸呈“倍增”效應,形成百里黃金經濟圈,成為建設開化國家公園的“橋頭堡”和“大通道”。“馬金溪就是黃金溪”,累計吸引撬動超過30億元的民間投資。
以“特”為靈魂,營造一河一韻
河流,本是自然景觀,各有各的身姿神態。河流,從來不缺故事,蘊藏著千百年的歷史人文。當前,浙江省的河道治理,越來越強調要突出自然、人文和產業特色。通過挖掘河流本身自然特點以及特色歷史人文、產業稟賦,由專業機構對河道的主題、功能定位和整體布局進行統籌謀劃,營造“一河一韻”,讓百余條花園河流展現不同的魅力。
“按節下松陽,清江響鐃吹”是田園山水派詩人王維的關于松陰溪的印象。曾幾何時,由于采砂導致凹凸有致、時隱時現的淺灘、深潭遭到極大破壞,河流兩岸建起了安全有余但生態景觀不足的防洪堤壩。在近年松陰溪綜合整治過程中,松陽縣立志恢復詩畫田園松陰溪風貌,修復灘地、生態化改造堤防、種植鄉土植物、挖掘展示特色文化……如今,走進松陰溪畔,60公里蜿蜒的堤岸和四季不同顏色的植物給村民和游人提供了極好的休閑健身去處,無數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灘地是魚兒和水鳥的樂園,就連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也把這里作為過冬的家園,兩岸連綿起伏的茶園和星羅棋布的村落緊緊依偎在松陰溪的兩旁……一派田園風光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若王維再來,該用怎樣的詩句描繪它呢?
正在建設中的江山港(古稱須女江),以“浪漫”為特色定位,緣起江郎須女浪漫傳說,現實中切合江山市的旅游特色定位,以江山港為紐帶,植入浪漫相關元素,營造浪漫之河。正在謀劃中的龍游靈山港,以“靈動”為特色,一方面通過生態保護修復和人文挖掘展示,體現靈山港的靈秀之美;一方面發揮靈山港的空間和功能優勢,助力龍游縣體育休閑產業發展。
“像這樣的特色花園河流,每個縣(市、區)都要重點推進1~2條。麗水、衢州等地的山丘區是浙江天然的生態屏障,也是全省‘大花園’建設的核心區塊,具有較好的河流資源稟賦,可全域成網推進,建成‘甌江國家河川公園’‘衢江千里水道’。杭州市、溫州市、金華市等地區的生態功能區縣市也要優先考慮。”浙江省水利廳河道總站錢管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同時要兼顧平原海島水鄉的特色,鼓勵嘉興、湖州等平原地區以縣為單位開展水系連通綜合整治,充分發揮河網湖蕩、江南水鄉、海島風情特色優勢,加強水系連通,打造水上公園,重塑江南水鄉風貌。
以“惠”為目的,
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幾年來,通過治水工作的深入推進,河湖生機盎然,魚蝦成群漫游,白鷺已然翩躚;河邊綠樹成蔭,親水便民設施隨處可見,居民和游人紛至沓來;鄉村民宿、健康養生、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等美麗經濟方興未艾。
柯城區廟源溪治理以前,河流兩岸豬棚林立、污水直排、蟲蠅橫飛、臭氣沖天,環境臟、亂、差,百姓苦不堪言。2014年省水利廳把廟源溪作為流域系統治理的試點河流,按照全流域、水岸同步治理的理念,開展了廟源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現在的廟源溪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清澈、魚蝦成群、植被豐富,河流美景與河流兩岸成片的油菜花、桃花、荷花及美麗鄉村組成一幅美麗的慢生活風情圖。
“以前這里的老百姓只能靠打牌、打麻將來打發時間,現在兩溪河岸已經成為休閑漫步、單車騎行、游泳嬉水、跳廣場舞等活動的上佳去處。”柯城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河道的全域治理極大豐富了老百姓的業余生活,“群眾天天有活動、社區月月有賽事”,迷你馬拉松賽、農村畫展等節目如期而至,令人目不暇接。
美麗河流沿線先后吸引了文化、旅游、生態植物園等一批美麗產業項目,累計簽約投資約10億元。隨著“豬棚”換大棚、農房變民宿、農村電商發展等,吸引了大量外地及城區游客,沿線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245元,累計增收超2.5億元,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在浦江,通過河流治理,實行全流域禁養、禁采,沿河工業污染整治搬遷、生活污水處理,新增河流人工濕地,打造濱河綠廊,實行全流域“景區化”提升改造,吸引了農旅產業的大規模投產建設,實現了流域經濟提檔升級。經調查,浦陽江河流整治前后,流域內農民純收入增長10%以上。德清武康項目區通過整片水系治理,恢復河流自然功能,打通斷頭河、溝通小微水系,河流綜合整治讓這個平原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直接吸引5億級浙商回歸投資,實現村強民富。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浙江河流治理的不竭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浙江水利將一如既往繼續探索實踐,向著打造“萬里美麗水網”,妝點浙江美麗“大花園”的目標,誓將一條條河湖編織成讓老百姓放心的安全網,誓將一條條河流打造成魚游鳥棲的自然和諧生態網,誓將打造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美麗河湖,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譜寫生動曲目,為美麗河湖打造浙江樣板,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河湖生態保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