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好消息從嘉善傳來,嘉善全縣159條劣V類水河道已全部整治到位,先后通過市級、省級銷號驗收,順利實現“摘帽”。今年初以來,嘉善在治水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持續解決問題,水質不斷向好。2月初,嘉善共排摸出159條劣V類水河道,7月、8月開展兩輪“河長大巡河”,未發現新增劣V類水體,而日前劣V類水全部銷號。水清岸美,嘉善的河道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里換上了新顏。
重拳治水劍指污染源頭
嘉善治水,劍指根本。長期以來,河道兩側聚集了大量低小散企業,企業偷排污水、污水管破損等情況屢見不鮮。
雪菜是嘉善的特產,也是嘉善縣天凝鎮的重要產業之一,由于存在大量作坊式的雪菜加工企業,腌制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排,成了水體污染的一大元兇。為此,天凝鎮借助“五水共治”的契機,轉型升級傳統雪菜產業,在新聯村、光明村劃定20畝土地,作為天凝鎮雪菜產業園,將企業聚集起來,調整結構、標準化生產,既提高了雪菜質量和效率,又統一處理廢水,進一步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目前,已有12家雪菜加工企業自愿搬入。
面對數量眾多的河岸企業,今年初以來,嘉善全面清查,一律建立入河排水口檔案,每條河道入河排水口的數量、位置、主要污染源等信息一目了然,以此作為根據,加強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對未經規劃隨意設置入河口,對偷設、私設的排污口、暗管等一律實施封堵,所有管道明渠化。
生活廢水各行其“管”
除了生產上的水,嘉善同樣注意到了生活中的水。
在嘉善縣魏塘街道魏中村永星新村,不見了往日的平靜,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工地景象”:房屋邊的過道都被翻了起來,地下挖出了一條條溝渠。據當地村民反映,當水泥地被挖開來的時候,肉眼可見不少管道已經破損。
據悉,永星新村農民房集聚,是個老小區,雨污串管嚴重。而這里正在進行的,就是雨污管的改造,將雨水管和污水管重新分開排布,同時將水泥管換成了耐用的波紋管。該工程同樣深入到了村民家中,洗衣機排水、陽臺水槽排水、院子中的水槽排水,都被納入了新的污水管道中。截至目前,魏中村共有849戶村民家中,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
“原來這里一到夏天,就會散發出很大的氣味,這下好了,癥結找到了,對癥下藥就不難了。”當地村民鄧建偉告訴記者。
“我們不能讓一滴生活廢水外流。”魏中村黨委副書記陳曉表示。
據悉,今年嘉善外來人口的增長速度不降反升,達到了6.7%,高密度的外來人口帶來了大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為此,嘉善縣政府出臺了《嘉善縣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暫行規定》,這也是我市首部以“政府令”形式出臺的關于出租房屋管理的規范性文件。文件明確了建筑安全到位等“五個到位”,不準將危險方位和違法建筑用于出租等“十個不準”和嚴管設置在違法建筑的居住出租屋等“十條嚴管”。全面推行“旅館式”管理,進一步控制污染產生行為。
依靠科技手段 建立長效管控機制
為了打贏這場剿劣戰,嘉善還用上了高科技武器。在嘉善“五水共治”信息指揮中心,27塊60英寸的大屏幕占據了整整一面墻,屏幕清晰顯示了河道的實時監控畫面。視頻中,嘉善縣惠民街道的沈家埭港,水清流緩,隨著攝像頭的轉動,畫面也在不斷變化。截至目前,嘉善利用天地圖等地理信息系統,對全縣260條河道,實現了24小時360度可視化在線實時監控。
據悉,這是嘉善的智慧河道監控系統功能的一部分。在建立該系統之初,嘉善利用無人機公司的技術優勢,對全縣所有劣V類河道進行三維建模,實現了河道數據三維化,同時疊加定期拍攝的衛星多光譜遙感照片,分析水域水質情況,實現水質分析遙感化和長效管理。
劣V類水全部銷號,這只是嘉善的“小目標”,接下來,嘉善還將長效管理,確保沒有新增劣V類,并不斷提升全縣水質。為此,嘉善將繼續深化落實河長制,根據《浙江省河長制規定》要求,進一步明確各級河長的工作職責,通過監督、協調兩大手段,讓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共同承擔起治理和保護的責任;同時,繼續深化生態環保機制創新,進一步落實排污準入機制,建立健全環境功能區劃評估機制,加快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制度,嚴格從源頭上限制污染源的產生。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