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一些工業企業的污水處理池因常年露天敞著,一到冬季,西北風呼嘯而過,污泥散發的臭氣便隨風擴散,影響周邊的空氣質量。但在今年,這個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王江涇鎮試點開展污水處理池加蓋,將臭氣密閉在“屋子”里,經收集噴淋處理后再排放,這就把牢了治氣中的“次生污染”關,實現了治氣全過程治理,從而減少企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走進位于王江涇鎮騰云村的嘉興市藝達印染有限公司,近1500平方米的藍色“屋頂”將生化池牢牢蓋住?!皬U水進入生化池處理時,淤泥中的微生物會‘吃掉’污染物,但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制造‘次生污染’?!蓖踅瓫苕偔h保辦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加蓋后,臭氣被“屋頂”上的風機集中抽取進行二級處理,達標后再排放,這就大大減少了污染。
從嚴控燃煤煙塵、有機揮發性氣體等源頭臭氣、廢氣,延伸到嚴管“次生污染”氣體,秀洲區治氣的步伐不斷向縱深邁進。在源頭上強化治理,在生產過程中多舉措治氣,在末端排放上加強監督,王江涇鎮試點污水處理池加蓋只是秀洲區治氣實現全過程治理的一個生動實踐。今年初以來,秀洲區調結構、治源頭、嚴監管,全力推進“五氣共治”,切實推動全區空氣質量持續好轉。
在源頭治理上,近年來,秀洲區不斷將監督關口前移,積極鼓勵企業使用環保原料,如環保型木材、水性涂料等,并在企業生產設備和技術上下“苦功”,推行密閉化生產,鼓勵企業優化設計車間,嚴格執行廢氣分類收集,降低廢氣生產。
在過程治理中,秀洲區扎實推進科學治氣、精準治氣。對于工業污染,今年區環保局梳理出33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VOCs整治,通過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等舉措,點對點進行治理,對于植絨行業企業,邀請省環科院專家“上門診脈”,精準服務;城市建設中,秀洲區對各類施工揚塵源實施“七個100%”管理;秀洲區還積極推進秸稈禁燒科技管控平臺建設,并探索建立污染源清單大數據庫、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等,開啟智慧化治氣模式。
在推進治氣攻堅的同時,秀洲區積極完善機制保障,加強執法倒逼。今年,該區還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措施、改進工作,切實抓好邊督邊改工作,開展聯合執法,形成長效常態執法勤務保障制度,對治污設施不正常、存在偷排偷放的企業進行嚴查、嚴管、嚴處,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實行“零容忍”。此外,今年王江涇鎮試點了“治氣網格長責任制”,并取得了較好效果,下一步,這一模式將在全區全面鋪開,形成治氣常態化、長效化。
“目前我區的‘五氣共治’工作進入了攻堅期、深水期,需要切實推進治氣科學化、精準化、縱深化,加強全過程治理,把好治氣的每一道關卡?!毙阒迏^治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