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試聽慶元東部綠色發展的清亮之音

一片凈土唱歡歌

發布時間:2017-11-27 14:34:26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丁小偉 王巷扉 葉浩博 陳傳敏

  十年前,浙江最偏遠的慶元縣率先取消了東部鄉鎮的工業生產、工業稅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考核指標。從那時起,慶元東部鄉鎮106296.55公頃的土地上,“再沒有一座煙囪”。

  隨后,大規模、多批次的生態移民接踵而至。截至目前,累計6萬多名農民,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從東部住進縣城。據統計,這些“下山進城”的生態移民占到了慶元東部鄉鎮戶籍人口的五成以上。

  先是下定決心,從源頭上消除工業污染;而后控制好生活面源污染,走出一條山區縣城城市化發展新路。有人評價說,十年來,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慶元留下了一片凈土,護好了“華東之肺”。

  而在當地群眾眼里,人不再與樹爭青山,樹帶給人的生態回報反而更多了。

  把青山還給綠樹

  這里的空氣有點甜

  2008年、2012年和上周,記者三次從荷地鎮鎮政府所在地,一路向東。雖然三次經過的都是同一條路,但每次看見的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2008年,記者第一次行進在慶元東部鄉鎮的這條通村公路時,每隔三五公里,就能看見一個小村莊藏在大山的懷抱里,村民不多,但雞犬相聞,出現在視野里的青山也是淡綠色。

  2012年,當記者再走這條路時,大部分的村舍農房不見了。群山從淡綠變成了深綠,滿眼郁郁蒼蒼。路邊偶爾還有幾幢民居,但很少聽見雞鳴狗吠。一頭大黃牛從山坡上慢悠悠走上公路,盯著車和人認真打量,眼里裝滿好奇。

  上周,當我們再次來到這里時,剛一下車,一位同事就驚呼:“《霍比特人》中的田園風光就在這里!”因為我們觸目所見,全是透亮的綠;充耳所聞,滿是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盡管細微但格外清亮。

  關于這片純凈生態,一組數據可以“窺見一斑”:整個慶元的森林覆蓋率為86%,而東部鄉鎮在90%以上。

  2010年8月27日,在浙閩邊界貴南洋村取好檢測用水后,慶元縣環保局環境監測站站長周振法順手掬起一捧清水,咕嘟咕嘟喝了個痛快。“又清又甜。”周振法說,在最近10年的歷次檢測中,浙閩邊界交接斷面地表水質全部達到或超過Ⅱ類水質標準。而在現在,整個慶元東部的交接斷面,地表水質均可以達到Ⅰ類標準。

  慶元縣委辦一位工作人員說,再回到東部老家,院子里新長的樹木,都有大腿粗。而慶元一位縣領導在向客人介紹時,半夸張半認真地說:“在百山祖看月亮,你得帶墨鏡。因為空氣太干凈了,月亮會刺眼。”

  在百山祖避暑樂氧小鎮,常年豎著一塊“負氧離子實時監測牌”。工作人員說,這里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的負氧離子數,從來沒有少于兩萬個。

  在賢良鎮賢良村,20多年前,一到冬天,山上的猴子就會溜進村,偷食物,人猴爭糧很是讓村民頭疼。如今,人去村空后,村民們特意備下食物,吸引猴子下山進村,把全村變成別具野趣的天然動物園。

  幾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林海回到賢良老家,請來臺灣設計師裝修農房,開出民宿“懶豬窩”。林海說:“這里的安靜太適合養心。冬天,你能聽見雪花落地的簌簌聲;遇見喜歡的人,你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

  而據慶元縣林業局測算,整個慶元東部有林地面積147.8萬畝,以1畝樹林1天可以釋放氧氣約49公斤計算,每年可制造氧氣2643.4萬噸。

  把資本引進大山

  這里的青山有“金礦”

  人不再爭地,這片土地反而更值錢。

  這段時間,青田縣溫溪鎮人程文財,又來給慶元縣舉水鄉地虎坑、大丘下、杉源、黃山四個村的村民發錢了。

  因為相中慶元東部純凈的山水,程文財一頭扎進深山,包山種起了“越光米”。 他雇用了四個村的村民,為其復墾拋荒數年的地山梯田。因為“原生態、無污染”,這些“越光米”的市場價是普通大米的5倍以上。

  而在打工收入中,四個村村民日工資在150元至200元之間,一個人的月薪最高可達6000元;田租收益兩年一起發,多的農戶一次性租金收入上萬元。

  同樣是為這片生態所吸引,2016年,吳淑梅帶著人生“第一桶金”,返鄉種下“黃金苗”。在賢良鎮的千畝林場,吳淑梅在林下種植三葉青、黃精、七葉一枝花等名貴中藥材。目前,吳淑梅的合作社與胡慶余堂達成協議,基地里生產的上等中藥材直供胡慶余堂。

  原生態農產品之外,農旅融合讓慶元東部的山山水水,迎來了“第二次迅猛增值”。

  陳麗麗是慶元的“香菇客”,她和丈夫20年前走遍景寧、慶元兩縣收香菇。現今,她把全部家當投資民宿經濟。看上并租下百山祖鎮車根村兩幢森林里的老房子,一幢做茶室,一幢做民宿。今年端午節,陳麗麗的民宿開門營業,一對韓國情侶通過互聯網預訂,住進森林小屋,一住就是一星期,臨走前還留了一張紙條:“春節我還來,記得留房間。”

  “有‘溪岸圖’,有‘懶豬窩’,還有坐落在巾子峰山腳的‘小隱’民宿,紅色旅游民宿‘紅寶齋’等等,精品民宿在慶元東部遍地開花,一年四季,游客不斷。”縣農辦負責人說,就連慶元最偏遠村莊之一的官塘鄉橫坑村都開出了民宿,去年營業額超過25萬元。而這家民宿最吸引客人的正是“這里只有白云、綠樹、山澗和古村”。

  從去年開始,一些大集團開始入駐慶元東部。在只剩老房子的五大堡鄉西川村,一套“整村開發”的旅游方案已經做完,村旁的游步道對外開放。“按規劃,這個小村莊將會出現高規格的觀景臺、十來幢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還有兩條古道。”該鄉組織委員吳江鋒說,“投資商已經和村里簽訂了意向協議,全部投資額將超過1億元。”

  請農民住進城市

  走出山區城市化新路

  對下山進城的農民,對快速發展的生態工業,對亟需完成集聚化進程的慶元縣城,生態移民,一舉三得。

  在慶元縣城,有“同濟”“同德”“同心”等核心移民安置小區。在“同濟小區”里,房屋還有“農民排屋”,但也有了燈光球場。“同心小區”第五期正在興建,每幢房子都配備了車庫,一座慶元硬件條件最好的幼兒園即將建成,一座現代化的菜市場已經結頂。

  “一到晚上,小區周邊可熱鬧了。”生活在“同德小區”的老人們說,“我們這里慢慢成了慶元城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而對于入駐在工業園區的企業來說,大量的生態移民到來,正好解了企業的用人荒。據統計,生活在這些安置小區的農民,一半左右的青壯年走進車間,當上了技術工人。

  更大的改變,還在于生態移民自身。

  “守著一畝三分地,注定窮一輩子,走出山門,創出一片天。” 荷地鎮胡處洋村剛當選的村民委員會主任胡光敏說,鄉親們老鄉帶老鄉,闖蕩新時代。

  現今,胡處洋村從事汽修、超市、食品、廣告、監控設備、電腦、批發石油、防盜窗生意的能人比比皆是;在北京、上海、寧波等大中城市致富的鄉賢不在少數。“聽說村里已經出了億元戶。”胡光敏說,鄉賢多了,遇上重陽節給村里老人送禮物,大伙微信轉賬,爭著出錢。

  “我們穿的衣服不一樣了,小孩子們不用在東部鄉鎮只上‘一個年級幾個人的課堂’,老人們平時跳廣場舞健身,身體不舒服了,抬腳就到醫院。”62歲的吳春芝說,“我們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剛搬進城第一年,許多人搭個棚也要回老家過年,覺得那里才是根;現在,大伙再回去,感覺像回鄉村旅游。”

  在黨的十九大上,明確提出“農村土地承包延長三十年”。新的政策紅利下,慶元東部多個鄉鎮已經在著手新一輪土地流轉,從而讓“小丘變大田”。這對于這批生態移民來說,他們很快將擁有一個新的身份——股東。在坐享公益林補償的生態紅利外,還將逐年領到土地分紅。

標簽:綠色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