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一個小鎮的“垃圾革命” 鄉村振興 要富更要美

發布時間:2017-11-07 07:34:17 來源:嘉興日報 記者 應麗齋 顧亦來 通訊員 倪聰耕 沈曉琴

  走在平湖市新倉鎮石路村的村間小道,古樸而寧靜。一條條整潔的村道穿村而過,一排排農家小屋錯落有致,視線所及,幾乎沒有什么垃圾。空氣中,聞不到農村常有的牲畜糞便的氣味。這與人們印象里“蒼蠅滿天飛、垃圾到處堆”的農村環境大相徑庭。村民說,村莊之所以越來越整潔,垃圾分類功不可沒。垃圾分類,這個令城里人都感到頭痛的事,在這里竟做成了,而且效果明顯。

  今年初以來,新倉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全面實施“分類減量、源頭追溯、定點投放、集中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區域集中處理”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分類收集處置水平。在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中,還在全省首創形成了“船上分類、岸上制肥、有機還田”的河道垃圾分類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法。截至目前,該鎮垃圾分類工作覆蓋地域面積達57.6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受益戶達11927戶,受益人口達39146人,覆蓋率基本達到100%。

  因村制宜

  源頭分類更精準

  在新倉鎮,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兩個垃圾桶,一個綠色,一個灰色。灰色的桶里,扔著塑料瓶等垃圾,而綠色的桶里則是一些菜頭菜腳和瓜果皮等。“會爛的垃圾,扔到綠色的桶里;不會爛的,扔到灰色桶里。”三叉河村村民徐奶奶今年已經70多歲了,她清楚地知道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

  再好看的景致,臟了就提不起觀賞興致了。

  垃圾基本靠風刮,污水基本靠蒸發,這是不少農村地區生態污染的真實寫照。由于缺少基本的垃圾處理設施,缺乏環境衛生意識,生活垃圾污染已經成為農村地區凸顯的生態問題、民生問題。

  如何破解“垃圾圍村”、留住美麗鄉愁?新倉鎮緊扣源頭,因村制宜,摸索出“大類粗分,減量處理”的垃圾分類模式。他們選取三叉河村和友聯村作為先行試點村,以戶為單位,配置一體雙筒垃圾桶,倡導農戶按照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分類投放垃圾。垃圾收集員每天都會上門收集垃圾,每收一戶就會在《垃圾分類記錄表》上貼一朵小紅花。分類收集完包干區內的垃圾后,垃圾收集員就會將不可腐爛的垃圾運到村里的垃圾房,而將另一桶可腐爛垃圾運送到鎮資源化垃圾處理站。那里的工作人員會將運送來的垃圾再進行一次分揀,然后投入有機垃圾處理終端設備。

  兩個試點村還制定了符合村民實際的垃圾分類積分管理制度和獎懲措施。村民張友祥就拿到過正確分類生活垃圾的獎勵——毛巾和臉盆,在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后,他還主動當起了志愿者,向其他村民宣傳相關知識。

  在兩個試點村的基礎上,新倉鎮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工作體系和項目建設的技術體系。到6月底,新倉鎮已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工作全覆蓋。

  市場運作

  垃圾成了搶手貨

  住在友聯村的黃忠養了600只羊,每天要消耗3噸飼料,而從今年6月開始,他的羊吃上了新鮮的“草料”,這些“草料”都來自于鎮上園林里的雜草。“修剪下來的雜草成了羊群最好的草料。”據新倉鎮環衛所所長倪新華介紹,除了園林垃圾中的雜草供應給養殖大戶外,其他的樹枝、枯草等都提供給了鎮上一家家具廠做木質燃料。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推進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是現代社會追逐的尖端科技,更是綠色發展蘊含的生活藝術。

  在新倉鎮資源化垃圾處理站,操作工陶士根正在將一桶一桶的腐爛垃圾倒入垃圾處理器。這些垃圾經過分散、去水壓榨、加益生菌、加熱等多道工序后,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將變成天然的有機肥,可用于瓜果蔬菜、花卉的培育。他說,一般1噸可腐爛垃圾能生產出300公斤左右的肥料。處理站里有兩臺垃圾處理終端設備,一臺機器每天處理垃圾為4噸左右。

  為提升垃圾分類治理能力,新倉鎮以服務外包的模式,通過公開招標引進深圳大樹公司作為終端處置合作方。這個垃圾終端處理實現了“三專”,即擁有專業技術、專有設備、專業人才。

  “建筑裝潢垃圾方面,通過環衛人員分揀后,將木料垃圾、金屬垃圾賣給企業予以回收,塑料、泡沫等可燃性垃圾堆積后轉入生活垃圾處理中心予以處理,混凝土垃圾粉碎后用于標準道路的維護;河道垃圾方面,將收集來的可回收綠色垃圾瀝干后粉碎成有機碎屑物用于種植大戶的果蔬種植。”

  倪新華說,新倉原來廚余垃圾終端運輸處理成本每噸220元,生活垃圾運輸處理成本每噸129元,現在資源化處理后按照現有的兩臺設備處理成本每噸187元,市里補貼外包服務的50%后,每噸處理成本為93.3元。

  綠色生活

  引領鄉村新風尚

  垃圾資源化利用讓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添上一抹綠色。

  “屋前是村里統一‘規劃’的微田園,屋后是一排綠化,旁邊緊挨著小公園,如今我們農村里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掃著家門前的落葉,石路村1組的村民沈鳳英笑著說,“以前比較抵觸,怕垃圾桶放在門口,大家就只會往我們家門口扔垃圾。不過,后來就慢慢理解了。衛生好了,我們自己住著也舒心。現在我們村里基本不會看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大家都有主人翁意識,主動維護環境衛生,誰亂倒垃圾,大家都要說他。”

  村里面貌的改變,也直接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發展,不斷吸引各地投資者來參考觀察。后花園開心農場項目、楓林晚休閑農業項目、臺灣有機蔬菜項目……多項美麗鄉村旅游項目正在逐步成型。美麗鄉村工作在新倉的8個村全面鋪開,計劃到2018年底打造出3個美麗鄉村精品村和5個美麗鄉村重點村。

  室內收拾得整齊干凈,門口的垃圾桶有序擺放……今年夏天,單健在石路村開起了自己的農家樂——“單家小院”。“以前垃圾亂扔,蒼蠅也多,那個味道真是說不出來的惡心,現在基本都沒有了。衛生搞好了,生活環境更舒適,幸福感才會提高,現在在鄉下住,不比城里差。”他說,“我的農家樂開的時間不長,但生意還好,尤其是周末和晚上,基本都爆滿,很多游客都是從市區趕來的,也有從上海過來的,就是為了品嘗純天然的農家口味,欣賞農村美景。”

  如今,不管是農場還是院落,垃圾成堆、臭味熏天的現象正逐漸消失,一幅美麗、宜居、整潔的鄉村畫卷正在新倉徐徐展開。


標簽:垃圾分類責任編輯:季建榮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