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大墨鏡,踩著高跟鞋,時髦洋氣是大多數人對徐衛燕的第一印象,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樣時尚的人卻每天從事著與垃圾“打交道”的工作。沒錯她的崗位就是省級高標準分類示范小區--湖景國際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工作,而且一做就是3年多。
只見她從進入小區大門就笑容滿面的和門口保安師傅打趣幾句,不時與途中遇到的熟悉的業主叔叔、阿姨們打著招呼,開始了一天的日常工作。對小區的其他垃圾桶和易腐垃圾桶進行每日巡檢和二次分揀;整理、清潔分類投放箱;協助、引導正確投放;在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特別是對分類較差的業主進行主動上門指導、傳遞分類理念。結束一天的工作對徐衛燕來說,雖然累,但是充實且有意義。
別看她現在工作如魚得水,悠然自得,其實剛走上崗位的時候,很多人都對她的工作并不理解,小區居民們指責她,冷眼旁觀也不配合她的工作,甚至有些人還對她冷嘲熱諷。但徐衛燕毫不氣餒,只要在她的工作時間內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都會聽到她溫柔的問候:“您好,請您垃圾分類。”這是垃圾分類推廣工作剛起步,小區居民大多都不配合也不理解,業主既不主動來領垃圾分類卡也不過來進行分類投放,只是把垃圾隨便一扔就走了。于是徐衛燕工作時間內就守在崗位上協助業主分類、投放;講解智能箱操作,并引導業主領取垃圾袋。利用下班時間主動帶上領好的垃圾袋上門給業主送分類投放卡和當月免費的垃圾袋,給業主解釋每戶業主都有一張專屬的分類卡,領取分類卡后每月就可以免費領2卷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的分類垃圾袋;用分類卡到分類智能箱時行投放后會有相應的積分,有了積分還可以換取相應積分的日常用品。就這樣每天進行掃樓式的宣傳,每天5戶、10戶。漸漸的,業主們也感受到了分類投放帶來的便利和好處,一傳十,十傳百,漸漸的就有一些業主主動來領卡、咨詢。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業主習慣小區的分類投放箱,使用環保垃圾袋進行分類投放,小區的居民素質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徐衛燕說:“我知道養成好的垃圾分類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日積月累。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盡到了我的責任,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分類工作一定會做好的。”確實,垃圾分類工作需要每一位居民,住戶的配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