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前社區黨委書記官偉紅堅持黨委牽頭,將垃圾分類這項“關鍵小事”作為提升居民幸福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在多年的社區工作中,官偉紅每天恪盡職守,毫不懈怠,積極響應省市區垃圾分類相關文件精神及工作進度要求,外引資源,內聚活力,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在縣前社區內打造了黃巖區第一批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第一批全智能投放試點小區和臺州市第一條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定時定點”商業街。
提高站位,積極協調解決分類難題
拒絕“等、要、靠”,官偉紅書記第一時間牽頭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主體職責和任務。官偉紅的日常工作充實忙碌,凡事親力親為,主動溝通協調各方力量,經常深入小區、物業、商鋪、企業和學校等基層一線調研,不畏酷暑嚴寒,始終堅持現場督導撤桶并點工作、深入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同時,每月組織各網格進行考核評比,對優秀的網格、物業、業委會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落后的網格、物業、業委會給予督促和幫扶,督促物業履行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義務。此外,官偉紅還牽頭組建了一支“黨員含量”60%的志愿者隊伍,由黨員帶隊,招募居民志愿者開展宣傳活動,為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放分類指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身作則,引領示范垃圾分類投放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垃圾分類宣傳動員工作必不可少。垃圾分類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后,官偉紅沒有放慢腳步。為了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她帶領社區網格團隊,制作了《社區垃圾分類指南》,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高頻次、海量、多舉措的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在官偉紅的推動下,各小區利用樓道電視、微信群、宣傳欄等多種渠道,面向居民科普垃圾分類知識,通過開展知識競賽、在“積分超市”平臺開展舉辦“綠色生活節”、“環保義賣”等活動,做到垃圾分類“零距離”,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在自身學習方面,官偉紅也毫不懈怠,時時關心留意相關信息,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為向物業和居民做好垃圾分類指導做足準備,并在小區撤桶并點前開展的上門宣傳工作中,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很好地解答了很多居民的疑問。
以人為本,精細化管理貼心服務
在一次社區黨員大會上,官偉紅書記表示,“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作,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就能完成的,要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對此,官偉紅采用精細化管理思路,讓“小網格”融入“微服務”,形成“強作用”,將垃圾分類推廣工作依次部署到15個微網格,各小區設置自治骨干擔任“網格長”,每個樓幢設立一名“樓層長”,在樓層微信群內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收集居民反映的問題,社區黨總支回應熱點問題。同時,官偉紅還考慮到有特殊困難的居民,安排“樓層長”對其進行排摸梳理,上門點對點解決他們的問題,把居民當做自己的家人,把小區事當成自家事。種種暖心舉措,慢慢讓大家從“要我分”到“我要分”轉變,推動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近年來,垃圾分類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垃圾分類工作一直在路上。官偉紅書記牢記初心,以高度的責任感要求自己,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號召黨員帶頭踐行、帶頭宣傳、帶頭示范。在未來,官偉紅將帶領縣前社區繼續完善社區黨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志愿者“五位一體”的聯動機制,力爭讓縣前社區垃圾分類的合格率達到100%,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