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人人參與的垃圾分類“新時尚”已逐步成為開化居民們生活的“新常態”。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近日,開化縣青年志愿者將理論宣講、志愿服務與全國首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相結合,開展了系列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宣講進社區,“分”享美好新生活
“水果皮、蔬菜葉子這些應該投放到綠色易腐垃圾桶里。”“答對了!王大姐,這是禮品券,那邊去兌獎哈。”5月28日,在南湖廣場,一場垃圾分類知識問答火熱進行。雖然天氣悶熱,居民們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減退。開化青年志愿者們為居民們詳細講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并設置垃圾分類知識問答游戲環節,增加活動趣味性,引導廣大居民從自身做起,掌握、運用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一邊做游戲,一邊就把垃圾分類的知識學進去了,這個活動非常好。垃圾分類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我回去也會和家里人說。”城西社區居民王阿姨為這場活動點贊。
本次活動吸引了周邊小區近百名居民參與,進一步提升了垃圾分類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帶動更多居民樹牢垃圾分類意識,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宣傳,讓“綠色、低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宣講上街頭,倡導文明新時尚
“阿姨您好,您知道廢電池、廢燈泡怎么投放么?”“老板,您知道那些是餐廚垃圾么?”青年志愿者們上街向群眾和商戶開展宣傳,在憲法廣場、荷花廣場、車站廣場及周邊區域,通過派發宣傳冊子、引導居民閱讀、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倡導居民從環境衛生、文明生活的角度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建立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化是個好地方,垃圾分類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肯定會積極主動做好的,愿我們城市越來越美好。”路人劉先生說道。
同時,青年志愿者們對沿路垃圾進行清理,通過實際行動讓周邊道路變得干凈整潔,身體力行傳播綠色環保理念,有效減少周邊居民亂扔垃圾的行為。
宣講到一線,爭當分類科普員
“為什么要垃圾分類?”“路上有人問起手上垃圾怎么分該怎么回答?”為解決環衛工人們的“知識盲區”,提高開化環衛工人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識及正確掌握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讓環衛工人了解分類、學會分類、主動分類、帶頭分類,5月26日,青年志愿者們為環衛工人們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專場培訓會。
培訓中,青年志愿者們圍繞“垃圾分類的意義”“如何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垃圾怎樣投放”三個方面,對環衛工人們進行了淺顯易懂的普及講解并結合實際操作,對“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類方法、分揀技巧進行了重點講解,加深環衛工人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理解和四分類的區分,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以運用,提高分類的精準性。
環衛工人李師傅說道:“作為環衛工人,垃圾分類肩負著比平時更重要的責任,我們更好掌握垃圾分類知識,能夠為廣大居民提供一個優美的城市環境。”
青年志愿者鄭雙燕說:垃圾分類是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的最終出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增強全民環保意識,作為志愿者的一員,我們青年干部義不容辭,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好垃圾分類,還天空一片蔚藍,還河流一片清澈,還大地一片碧綠!
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人人有責
7月5日上午,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決策部署,芹南社區組織全體黨員和居民代表參與垃圾分類宣傳講座。向全員發出做好垃圾分類的倡議,傳遞“垃圾分類,舉手之勞,變廢為寶,人人有責”的思想理念,引導大家爭做垃圾分類先行者、宣傳者、監督者。并且結合講座開展小區物業,業委會垃圾分類宣傳普及讓更多的人了解分類知識。
通過普及學習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常識和注意事項,提高垃圾分類的技能。呼吁大家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身體力行,久久為功,為推進垃圾分類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為建設青山綠水、生機勃勃的美好幸福開化而作出積極貢獻。
垃圾分類有新招,票券兌換惠于民
齊溪鎮上村村村書記程旺林用“兌換券”輕松破解了垃圾分類源頭管控問題,激勵村民自覺開展垃圾分類,為缺乏數字管理手段的小鄉村提供了工作新思路。
盡管上村村“垃圾兌換超市”每月賬本都“碩果累累”,但村兩委在檢查農戶自家垃圾桶時,屢屢發現垃圾亂投、錯投、混投等現象,上門勸阻也不被理解,給運送垃圾的工作人員造成極大困擾。于是,上村村創新推行“分類拿券”新模式,鼓勵村民每天正確分類投放垃圾,換取“兌換券”,把垃圾分類陣地前移 至農戶家門口。“現在,只要垃圾車的喇叭響起,村民就會自覺將垃圾桶先進工作人員檢查,再分類傾倒垃圾。”村書記程旺林還介紹,經核算,平均每戶每月按全部規范分類可通過“兌換券”換到3包鹽,這種辦法不但省心、省力、省錢,也利于村民養成自覺管理門口垃圾桶的好習慣。
垃圾分類是一項過程性很強的工作,“分類拿券”是齊溪鎮一次小小的嘗試和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向更高標準靠近,也讓村民對垃圾分類習慣成自然,自覺守護綠水青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