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臺縣以垃圾分類提質增效為目標,探索建立多元化、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新格局。目前,全縣共有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26支,確保天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完善、領導有力。
夯實基礎,不斷提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化水平
以社區志愿服務組織作為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有序開展的組織基礎。對轄區內居民進行摸底,掌握居民的年齡、性別、職業、業務特長等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展社區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
黨員、干部帶頭下沉到所居住的社區、小區,帶頭做好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完成情況作為個人和單位評先評優重要依據。各鄉鎮(街道)組織下沉黨員、干部成立志愿服務隊,劃分黨員垃圾分類責任區、設立黨員垃圾分類先鋒崗,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發展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組織。根據社區居民構成,培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開展“鄰里互助”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廣泛動員號召居民從身邊做起、從日常做起,參與垃圾分類,通過老人孩子帶動全家一起參與垃圾分類。如橋南社區摸索出“黨建引領+基層共治+分類壓責+志愿行動”模式,并成立了一支6-12歲的“小市民監督員”,“老年團+婦聯+少年督導團”志愿者齊發力,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成為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志愿者的標桿。
培育社區專業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社區通過動員轄區內教師等專業人士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通過教師帶動學生,從而影響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區。
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五社”聯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機制
以垃圾分類為抓手,充分調動社區志愿者、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積極推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減少環境污染,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居民價值觀念。
多方協同,助力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在培育多元主體、多方協同上發揮組織作用,組織引導多方力量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作為居民公約、居民自治章程等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主動培育一批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公益活動的社會組織,在登記審批、孵化培育等環節上提供支持。由鄉鎮街道孵化一批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協助社區做好政策宣傳等工作。引導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招募思想覺悟較高的垃圾分類志愿者。志愿者在統一培訓指導下,積極參與宣傳垃圾分類觀念、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并以個人分類投放垃圾的具體行動影響周邊群眾,發揮引導作用。努力營造全員參與、人人盡責的生活垃圾分類良好氛圍。
發揮社工人才的專業作用。引導社會工作者從專業的角度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教育、引導,喚醒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社會工作者要用專業方法發掘社區環保志愿者、培育社區環保類公益組織,逐步解決垃圾分類的日常維護和監督問題。要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機構服務,社會工作者直接參與設計解決垃圾分類難題的項目,并落地實施。社會工作者要協調多元主體、鏈接多方資源,構建社區垃圾分類的長效機制。
以項目為載體,充分挖掘社區志愿隊伍資源。引導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垃圾分類活動,擴大垃圾分類活動的覆蓋面,提高垃圾分類的參與率、知曉率。例如白鶴鎮總工會的工會志愿者們,通過搭建隊伍合并垃圾桶,設立垃圾分類監督員等措施有效地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其中,營造良好氛圍。福溪街道總工會志愿者開展“遠足大自然、擦亮公共生態環境”活動,吸引街道機關工會志愿者 50 人,企業工會志愿者 80人參與其中,愿者簽署愛護公共生態環境倡議橫幅,然后遠足到幸福水庫,清理白色垃圾,宣傳公共生態環境保護。
強化引導,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激勵制度
以激勵方式處理志愿者流失問題。堅持以精神獎勵為主的褒獎激勵措施,將垃圾分類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各類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納入志愿服務先進評選優先考慮范圍。同時,對志愿服務的激勵保障,主要由建立評定機制和激勵機制兩方面構成。建立評定機制,即建立以志愿服務時長為基礎、服務評價為補充的評價機制,探索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星級評定、積分兌換、禮遇優待等激勵回饋辦法,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
建立積分激勵制度。制定出臺統一的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積分管理辦法,公開公平記錄積分,定期兌換積分,形成正向激勵。按照垃圾分類志愿者的服務時長與服務內容發放相應積分,根據積分表可兌換相應禮品,如生活必需品、書籍或電影門票等。
建立評定評選制度。在志愿者滿足進行星級評定的基本要求后,按照志愿者累計參加服務時間給予一到五星級評定。開展評定星級垃圾分類志愿者、星級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活動,開展年度“最美垃圾分類志愿者、最佳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組織、最美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社區”評選活動,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力度。
建立優待幫扶制度。探索對優秀垃圾分類志愿者及其家人在就醫、就業等方面出臺優惠優待措施。探索建立關愛幫扶生活困難環衛工人垃圾分類志愿者制度。創造條件為垃圾分類志愿者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聯系志愿者所在的社區,將轄區內的醫療、法律、教育等專業機構以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等項目,為有需要的志愿者提供上門服務,讓志愿者感受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同時也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志愿者未來在垃圾分類志愿活動上的積極性。
互聯互通,建好智慧型志愿服務云平臺
積極探索,在創特色上下功夫。從志愿服務項目、特色服務平臺、線上云平臺、機制建設等方面著力,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我縣特色優勢,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實踐載體,精心培育特色亮點,努力探索智慧型志愿服務平臺。
以“志愿浙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為依托,組織志愿者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通過這些平臺做好垃圾分類活動宣傳、全程監管、互動發布管理、志愿者招募管理、大數據分析等綜合信息工作。
打造垃圾分類智慧云平臺,集“展示互動、積分管理、信息共享、統計分析、督查考核”五大功能于一體,能幫助實現對線下垃圾分類工作精確定位、精細管理、精準研判。由志愿者為每一位專職督導員講解打造分類智慧云平臺的重要意義,通過現場一對一教學,從系統功能介紹、平臺登錄使用、當前重點工作和操作注意點四個方面,講解分類智慧云平臺相關內容,并演示了具體操作步驟。
用活用好智慧型平臺,通過平臺,打造“垃圾分類鄰里志愿服務圈”,哪里有需求,垃圾分類知識就延伸到哪里,志愿服務就到哪里。通過智慧型平臺打造志愿服務“訂制服務”,形成精細化對接、實現精準化服務,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標準化,解決群眾需求落到實處。
天臺縣將以習總書記給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回信精神為指引,打造垃圾分類宣傳矩陣,廣泛發動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活動,激勵更多人加入到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的行列中來,探索建立多元化、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新格局,共同為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積極貢獻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