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綠能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服務于八里店鎮、織里鎮、埭溪鎮、妙西鎮、東林鎮、道場鄉、高新區7個鄉鎮,服務內容包括大型環衛基地建設和運營,區域內垃圾分類(4+3+N),公共區域清掃保潔,河道保潔和垃圾轉運等多個體系建設和運營??偡杖丝诩s45.49萬人,服務面積1901萬平方米,日收運處置垃圾660余噸,一線保潔員2208人,大型車輛134余輛,小型車輛(電動車、平板車等)總計710余輛。
設立環衛與再生資源基地,主要承擔固體廢棄物篩分、暫存、預處理、轉運、智慧管控等功能,位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大河路1號欣環衛基地,占地面積40畝,投資15458萬元,致力于打造垃圾分類處理一體化,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過程,實現“讓廢棄物去到該去的地方”。
分類、收運
?。?)垃圾分類“4+3”、以驛站作為再生資源回收點。
目前在振興辦事處、利濟辦事處、織里辦事處、晟舍辦事處共66個小區建設完成了84個驛站,基本途徑為小區居民自投,主要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驛站配有一位工作人員,管理驛站垃圾分類工作,對于小區居民上門投遞的再生資源進行簡單分揀和打包儲存,由指定收運人員上門日清。另外,還設有大件垃圾、園林垃圾和建筑垃圾三大類的放置區域。驛站每天早晚兩個時間段開放,做到定點定時投放。
?。?)移動回收,統一化管理,穿著統一服裝,配置統一工作證和收購三輪車,在一定收購區域范圍內,按統一價格、統一服務標準從事再生資源回收業務,進行移動回收,基本途徑為三種:
?、僖欢▍^域內小區居民上門回收,電話預約;
②一定區域內商戶上門回收,電話預約;
③一定區域內的企事業單位合作,進行統一定向回收;
通過“固定站點+流動回收”的運行方式,打造5分鐘回收圈,真正實現再生資源的應收盡收,達到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垃圾分類“N”模式,形成布條垃圾“不落地、裝袋化、定點投、專車運、資源化”的五步標準作業流程。
為破解童裝廢布條清運處置難題,建立前端分類、后端收集、終端利用的標準化收運制度,走出了一條具有產業特色的廢布條垃圾收運及資源利用新路徑。
結合織里童裝產業服裝廢料,根據情況合理布局布條垃圾投放點位,共設置布腳料短駁點200多個,布腳料集中點90余處。合理調整收運時間和收運次數,防止布角料大量堆積。
清運網絡規范,布條收集車專車專運,合理定制公交化收運線路,安裝定位設備做到實時可查行駛軌跡。
?。?)運輸網絡化布局。
生活垃圾:專用車輛統一清運至垃圾焚燒電廠處置。
再生資源:專用車輛清運至分揀中心,二次分揀后的再生資源分別銷售給下游再生利用企業。
廚余垃圾:專用車輛統一清運至餐廚垃圾處理廠處置。
有害垃圾:對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有害垃圾進行宣傳并引導分類回收,當累積到一定量后,交給具有處理資質的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
智慧互聯網+大數據云時代
智慧環衛是基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全面提高居民滿意水平、環境衛生質量為目的,以環衛業務的智慧化、科學化、精益化、綠色化為核心內容,以信息科技、創新管理與智慧決策為核心手段,以現代信息科技與管理創新與環衛業務的協同發展為核心特征,具有自主性、創新性、協同性、可持續性和可預見性的一種新型環衛業務形態。
建立智慧環衛管控平臺,對環衛管理所涉及的各類環衛設施、環衛作業車輛、環衛作業人員、環衛管理車輛、環衛管理人員配備不同的感知設備、智能終端,通過智能化終端設備的標準化配置,實現智慧硬件與軟件系統的連接,形成一個信息互聯互通的物聯網絡,分散在各處的環衛數據在物聯網絡的技術下形成數據資源,源源不斷的匯合到智慧管控系統,再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分析、挖掘、應用、管理,讓傳統環衛轉變成新形式的智慧環衛。
可回收資源化中心,MRF全自動垃圾分選線
織里可再生資源利用中心位于織里環衛基地二期,總占地約8畝地,設計處理量為300噸/日,總投資約5000萬元。資源化二期原料為:1)織里布碎;2)前端企業居民端垃圾分類及產廢企業廢棄物管理產生一般固廢;3)裝潢大件垃圾、木制品邊角料、園林垃圾等。
資源化二期通過智能收運系統,輔以光選、風選、組合電渦流分選、人工智能等全自動化機械分選并預留設置人工干預精分等先進手段,精細處理每一種固廢。將中高價值物料回收處理,低價值物料通過與布碎廢料、木制品邊角料、裝潢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樹枝干等)等混合制成RDF燃料(垃圾衍生燃料),替代煤炭等傳統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多點研發、資源利用
公司積極參與制定固體替代燃料相關團體標準,以標準化助推市場化,探索廢布條的多途徑資源化綜合利用。
同時,積極拓展其它資源化利用途徑,利用廢布條作為原料制成環保生態板材、再生棉等新型復合材料,進行資源化利用深度探索。
成效分析
(1)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明顯提高。
開展垃圾分類活動以來,小區垃圾分類參與人數逐漸增加,垃圾分類準確率明顯提高。以織里鎮為例,落地推行垃圾分類活動,陸續有66個小區設完成了84個驛站,輻射居民達到2.5萬戶居民,占全街道居民總戶數的80%,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正確率分別達到100%、98%、90%,垃圾分類氛圍日漸濃厚,居民參與度逐步提高,垃圾分類成
?。?)規模效益顯現,逐步推動垃圾的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018年4月至2021年底,綠能在織里鎮采用市場化推動垃圾分類行動,累計分類布條垃圾146305噸、廚余垃圾82826噸、生活垃圾509577噸,分類收集的各類垃圾,全部分類清運、分類處理,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良性循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