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夫是桐鄉市鳳鳴街道合星村的一名退休老干部,退休之后他熱心于村里的環境衛生工作,發揮余熱積極參與合星村垃圾分類工作,把垃圾分類工作作為自己“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第一選擇。
談到垃圾分類工作,沈月夫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只要能面對面聊一聊,村民理解了,垃圾分類工作就順暢了。”
在桐鄉農村,每戶用戶家中的垃圾桶擺放以“一戶兩桶”為標準,合星村共1050戶。垃圾分類工作本身是一件難事,而鳳鳴街道合星村作為一個擁有1000多戶的大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沈月夫作為一名老黨員、老干部,他堅決執行黨的方針、路線政策,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發揮著黨員的先鋒示范作用。他主動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積極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向他們傳授正確的分類知識,傳遞分類減量的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
無論刮風下雨, 還是烈日當頭,他都日夜堅守垃圾分類的督導工作。從最初遭受的“冷嘲熱諷”到現今大多數村民的積極配合,他始終“不離不棄”。沈月夫說:“盡管我的認識水平有限,工作能力有限,精力和身體狀況也有限,但是我知道,只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管多難的工作都可以做好”。
“驥雖伏櫪, 足能千里”,沈月夫身上藏著不容小覷的能量,仿佛一道光, 照亮著合星村的每個角落, 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并驅逐著合星村內時而涌現的暗流。
沈月夫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了垃圾分類,加入垃圾分類工作“大家庭”。他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小事”,卻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潤物無聲”,慢慢轉變了村民的分類習慣,正是有越來越多這樣平凡“小”人物的加入,讓桐鄉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向前,走深走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