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明,中共黨員,從2013年本著想多做些好事的心態,加入了嘉興市義工協會,經常參加各類志愿活動。2017年,嘉興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掀起了一場垃圾治理革命。熱衷環保事業的張春明堅信垃圾分類這件“小事”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綠水青山才是留給后人的“金山銀山”,她痛下決心關停了自己在建陶市場的建材生意,創立了春明志愿者聯盟和巾幗志愿隊,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垃圾分類宣傳、培訓、講座等各類公益活動,在學中干、在干中學,逐漸成長為一名垃圾分類的業務骨干,并毫無保留地將所學所思所悟所得分享給居民,就這樣慢慢開啟了她的垃圾分類公益之路。在公益這條路上,她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尊重與認可,更加堅定了她的選擇。
在她的帶領下,截至目前巾幗志愿隊已經開展各類垃圾分類講座八百余場,每場規模10至200人不等,總參與人數已達到4萬余人次。宣講對象涵蓋機關、社區、企業、學校等各個分類單元。每次受到講課邀請,張春明都會認真準備:講稿、PPT。根據單元屬性不同,深入淺出,貼近實際調整課程內容,既保證主題鮮明,又兼顧生動透徹。站在綠色時尚理念的角度,以互動的形式,開啟垃圾分類“沉浸式”體驗模式,普及分類新理念,養成分類好習慣,逐步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在她的帶領下,巾幗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了 120 多人,隊伍結構不斷優化,業務骨干不斷增多。很多志愿者從剛加入隊伍對垃圾分類一無所知到熟練掌握分類知識,都離不開張春明手把手的教。每天早晚生活垃圾投放高峰時段,張春明親自到現場進行指導和監督。有些小區原垃圾投放點較多且分散,撤桶并點、定時投放模式剛開始時,不少居民認為不方便投放垃圾,不支持、不服從,違規亂投放,張春明帶領志愿者,三伏盛夏、凜冽寒冬,堅守在勸導點上,循循誘導,感動了不少居民,慢慢地亂投放現象逐步減少,定時定點投放模式逐步走向正軌。
張春明在垃圾分類宣傳方式不斷地摸索,分類點上的講座、現場勸導、分類小游戲等,她感覺還不夠,要挨家挨戶上門宣傳。于是便帶領著一批巾幗志愿者開展了入戶宣傳的工作。即使遇到一些不太配合的居民,她總以“女性” 溫和的態度溝通,從無怨言。有時,志愿者與居民有一些言語上的小沖突,只要一個電話,她便放下手中的事第一時間趕到,耐心地為居民講解。張春明認為雖然她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她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然會影響周圍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來參與垃圾分類,我們居住的環境一定會越來越美。
在她的帶領下,巾幗志愿隊以社區為支點,創建了垃圾分類社區科普宣教體系,有紅色驛站、變廢為寶手工坊、“紅船少年”暑期夏令營、酵素課堂等,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級的居民。在去年舉辦垃圾分類達人系列挑戰賽活動中,張春明帶領團隊制定了詳細的策劃、和宣傳方案,使活動的知識性、運動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居民們都踴躍參加。有一次下起了大雨,我們選用備用方案,把室外活動改成了室內活動,參賽選手激情不減。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一場激動人心的比賽就此開始,每組隊伍都想拿一個好成績。“爸爸,加油”,“媽媽,加油”,小朋友們的吶喊聲不斷,隊友們之間的鼓勵聲也不絕于耳。整場活動緊張有序,直到頒獎結束落下帷幕,張春明才露出了輕快的笑容。活動得到了社區干部的支持,物業的配合,還有志愿者辛勤、無私的付出。
張春明常說“志愿服務要和老百姓始終連結在一起,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堅持不忘初心,堅定的走在志愿服務路上,哪怕路上有風雪,有阻礙,我們要相信陽光終會到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