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燕,1987年12月出生,現就職于永嘉縣外國語實驗小學,是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2015任校大隊輔導員成為學校德育組一員,逐漸開始接手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對工作認真、積極、熱情,敢于創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默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奉獻光和熱。
在學校全面推廣垃圾分類時,楊燕燕深刻體會到以實踐教育為主導的垃圾分類推廣方法的有效性。帶頭示范學生參與環保實踐活動,以行動代替口號,向學生推廣垃圾分類理念。同時,通過組織學習與垃圾分類相關的教育活動,使學生領悟垃圾分類的開展對環境和社會的正向影響,培養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此外, 楊燕燕組織開展符合新時代基礎教育要求的德育培養活動,讓學生從小感知社會,有利于學生們更好的感悟社會、融入社會。在設計關垃圾分類的德育工作時,楊燕燕通過參考現有優秀小學階段德育實踐活動方案及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永嘉縣外國語實驗小學教學實際,帶頭組織了如下工作:
充分發揮陣地作用
一次國旗下演講向全校發起倡議,一次少先隊紅領巾廣播向全體師生宣傳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必要性,每學期一次少先隊大隊干部到各教室進行垃圾分類宣講,進一步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每學期一次主題班會,細化學習具體垃圾分類以及日常在學校內的分類要求。
推動家校聯合,大手拉小手
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的緊密結合能更好的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垃圾分類的主要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播種一個思想,收獲一種行為。通過家校聯動正確引導,家校共同開展教育,增加學生在垃圾分類過程中的參與感。
增加認知引導的趣味性
開展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組織垃圾分類實景模擬。在垃圾分類的德育工作中使用設計性思維、跨界學習等新型教學理念,使得垃圾分類融合入正常在校的基礎教學,使得垃圾分類的知識和認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更好的建設學生道德與行為認知。
設計評比機制,設計模擬環境,將垃圾分類的工作融入日常校園學習生活
在安排校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充分設計垃圾分類模塊,特別是在值周機制及掃除機制中的設計,使得垃圾分類落實于學生生活。
楊燕燕表示,垃圾分類概念的提出符合當下我國社會發展潮流與時代建設需要。然而由于垃圾分類工作實施的具體性和相對復雜性,全面且高效的垃圾分類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垃圾分類的引導教學工作,既能從小培養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環保意識,同時能更好的開展少先隊工作,豐富德育工作內涵與途徑,開展垃圾分類的教學引導,應成為當下小學德育工作的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