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正式實施的《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各地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3年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與完善,溫州市鹿城區初步形成了以前端“時尚小屋”投放、中端“環衛綜合體”轉運、云端“智慧環衛”管理以及多樣化分類運輸鏈為基礎的“三端一鏈”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形成了諸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
建設服務型前端“時尚小屋”。鹿城區完成各類型“時尚小屋”103座,力爭全年實現130座建設目標,預計覆蓋120多個小區,服務6萬余戶居民。
依托城市環衛基礎設施,該區打造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環衛綜合體新模式。開辟愛心驛站、公共服務空間(公共廁所)一體的便民區域,兼顧環衛工人工作與生活,全面服務、全能補給;配套空氣凈化、降塵除臭、滲濾液暫存以及清洗消殺垃圾桶一體化設備,實現從單一環衛向全面破解“垃圾”問題的城市環保設施轉型升級;利用綜合體打造環衛職業培訓基地,突出實踐培訓降低培訓成本;圍繞環衛綜合體搭建“綠色低碳”參觀教學線路,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截至當前,全區人文化改造環衛設施48處;完成生態化設備提升中轉站32座;打造垃圾分類宣教科普點15處。
以整體環衛“智治”角度為立足點,鹿城區把數字化改革理念、方法和技術全方位融入各項城市環衛、垃圾分類工作,讓平臺應用從過去簡單的數據“收集器”“播報機”轉變為城市環衛管理“調度員”“參謀長”,實現對全區環衛整體運轉的監測預警、協同管理、應急處置和輔助決策。
架構多樣化“鏈條式”分類收運體系,鹿城區還將“三端”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閉環體系——
桶裝化分類收運鏈。全面實施“不分不運 不分不收”要求,切實做到垃圾“不離桶”收運,有力回應“前分后混”的質疑聲。同時,淘汰老式三輪車2000多輛,投用1500多輛各類新型電動桶裝車,解決“滴撒漏”二次污染問題。
快遞式有害收運鏈。推出有害垃圾(危廢)快遞式收運,13輛有害垃圾收集“紅色專車”,按照巡回收運、預約上門提供有害垃圾收集、運輸、暫存服務。
公交化易腐收運鏈。成立易腐直運車隊,公交化運行,解決中轉站服務盲區問題,承擔臨時應急突發收運作業,避免垃圾落地。
預約式大件收運鏈。以保潔市場化為基礎,整合4家大型環衛企業為城區市民提供正規、優質的大件垃圾收運服務,運用市場解決大件垃圾問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