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高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瑤溪街道垃圾分類勸導員紛紛持證上崗。他們對自己所在小區的居民生活垃圾正確分類、正確投放等開展監督、勸導工作。汪家琛就是其中一員。
他是堅守崗位的“桶邊人”
汪家琛是全區勸導員隊伍中少數的年輕小伙。于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垃圾分類勸導員的工作。有的時候,他也會面對很多質疑聲,但是,他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了下來。每天,他會準時守在小綠桶投放站邊上,檢查居民們的垃圾分類成果,遇到分類不規范的,他會和保潔人員一起,分揀垃圾,并及時上門勸導。
他是走家入戶的“活傳單”
除了桶邊值守,他還要入戶宣傳。為了宣傳垃圾分類,汪家琛經常穿梭在小區各樓棟,最初去往各居民小區宣傳垃圾分類,也會吃不少“閉門羹”,但是他總還是笑臉迎人,主動幫助居民。如今,通過汪家琛點點滴滴,日月積累的努力之下,垃圾分類已被大部分居民接受,不再像剛開始那般常常被人誤解與反對。
他是盡心盡力的“大管家”
“管家,我這里的垃圾桶破損了。”“我這里宣傳欄要更新了。”汪家琛還會經常收到社區物業的電話、短信,及時發現并記錄上報垃圾分類宣傳欄,及時檢查分類垃圾桶有無破損等也是汪家琛的日常工作。每次,他都會有條不紊做好記錄并上報街道。
“干一行、愛一行、敬一行。”汪家琛說道。像汪家琛這樣的垃圾分類勸導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認真值守、勤勞負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奉獻,讓我們為每一位奔跑在分類路上的“勸導員”點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