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溫州,有這樣一群垃圾分類大學生志愿者,他們不滿足于拉橫幅、發傳單、開講座……這樣傳統且“單向”的宣傳方式,他們渴望用年輕人的視角、創新的態度去對待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憑借自己所學用科技賦能垃圾分類科普宣傳,為綠色生活插上“創新”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年,在一次大學校園垃圾分類志愿活動中,作為志愿者的季桂軍第一次接觸到了垃圾分類這項綠色低碳新時尚。在活動中,季桂軍意識到同學們對于拉橫幅、發傳單、開講座的簡單宣傳方式提不起興趣,這讓一場原本“聲勢浩大”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實際作用上大打折扣。
這一次活動的經理,讓季桂軍萌生了一個全新的想法,研發一款“智能學習機”讓垃圾分類宣傳有互動、有意思起來,讓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變成一種快樂。于是,這支由5名大學生組成的青年創客團隊說干就干,加入鹿城垃圾分類“時尚推手”志愿者團隊。他們發揮自身“創客”特點,瞄準“垃圾分類”中的各類“疑難雜癥”,開展了極具針對性的前期調研工作。從宿舍樓到教學樓,從食堂到課堂,他們認真細致的統計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垃圾分類“難題”,把大家最糾結的、最難分的、最容易投錯的“垃圾”全部打包輸入“數據庫”,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校園版垃圾分類學習機模型,開發出了第一代具有學習測試、互動游戲的垃圾分類智能設備,并在學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歡迎。
有了校園版學習機的成功實踐,“時尚推手”青年創客團隊有了足夠邁出校園助力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底氣與信心。他們主動與鹿城區分類管理中心開展合作,通過設計便攜式垃圾分類智能學習機,積極參加鹿城區范圍內各類垃圾分類宣傳志愿活動,并在鹿城區“千場宣教”志愿活動中收集廣大群眾的意見,不斷擴充垃圾分類“數據庫”,不斷完善智能學習機。目前,該智能學習機“數據庫”已達數百種日常生活垃圾種類,并且擁有最新的《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管理條例》答題功能模式。
現在,季桂軍和他的團隊一起經過幾年的持續修改、增加、完善,這款垃圾分類智能學習機已開發到第4代,不僅設計越來越精巧便捷、內容也更加豐富。如今,在鹿城區每一場垃圾分類志愿活動中,智能學習機都是不可或缺的“志愿者”,不僅擔當現場垃圾分類的“考試官”,還是和居民互動百搭的“游戲機”,深受大家的喜歡。
據悉,在季桂軍和“時尚推手”青年創客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第五代”能對話的學習機也已投入小區試用。不僅于此,季桂軍和他的伙伴們還將重點放在“語音互動”“人機交互”等新領域,開發包括垃圾分類跳舞機、體感分類、模擬分類等8項與垃圾分類科普相關的發明專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