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教育是從根本上推動垃圾分類普及和落地的關鍵所在,身為社區書記的施群霞深知這個道理。
為了能使社區居民人人知曉、人人參與垃圾分類,來自慈溪市古塘街道金橋社區的施群霞組織社區志愿者,在各小區布置垃圾分類的橫幅、展示板、宣傳畫等宣傳載體,入戶分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為了讓居民具體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她又通過社區老年大學、家長學校、假日學校等平臺,對社區居民特別是家庭主婦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有時還會邀請市、街道垃圾分類專業人員來開展相關培訓。
對志愿者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培訓
為使居民分類的垃圾各入其桶,建成并完善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非常重要。施群霞根據市里統一部署和要求,于2019年9月提出了在世紀花園、金橋新村、海關小區三個小區試點開展“撤點并桶、定時定點、桶邊督導”等模式。
社區投入了近30萬元,將原三個小區37個點位合并為6個集中投放點,每個小區設置2個定時定點集中投放點位。新的投放點建設成了可封閉的陽光房形式,不僅美觀而且實用,并由專人負責打掃清理。
施群霞在向居民講解社區智能垃圾袋分發機的使用方法
定時定點、桶邊督導是推動垃圾分類真正落實到位的核心環節。為此,施群霞專門組建了由社區義工、樓道組長、黨員、居民代表、社區干部等為成員的垃圾分類督導員隊伍。每個小區組15至25人,排班輪流在桶邊進行分類督導工作。督導員會督促居民把生活垃圾按規定時間投放,同時現場對垃圾袋進行抽袋檢查,發現問題則根據印在垃圾袋上的二維碼追溯源頭,由社區干部和業委會人員上門督導輔導糾正。
在寧波生活分類實行垃圾日產日清原則,根據投放時間一天多次分類收集運輸。由于這個環節既關鍵又化時費力,施群霞總是白天夜里親力親為。因為她的榜樣帶頭作用,督導人員工作熱情高漲,垃圾分類這項繁雜的工作在金橋社區很好地落實了下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