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學創辦于2014年,位于丹山腳下、南大河畔,占地72畝,是一所公立性質的初級中學。現有36個行政班,在校學生1500余人,教職員工137人,專任教師112人,是象山縣丹西片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初中,2020年被評為寧波市垃圾分類示范學校,2022年被評選為寧波市垃圾分類典范場所。實驗中學是象山縣垃圾分類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縣教育系統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
一名曾經來該校聽課的老師在她的朋友圈這樣寫道:在實驗中學聽課,中午吃了個橘子,在樓梯口碰到倒垃圾的學生,準備把橘子皮扔進他們的垃圾桶。他們說不行!然后把手伸出來要接我的橘子皮,說:“老師,廚余垃圾不能扔進我們的垃圾桶,但是我可以幫你扔。”為他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點贊!學生的自覺行動才是我們最好的成效!
從建立垃圾分類長效工作機制到建立校園垃圾四分類體系,從完善基礎設施到開展宣傳教育,該校不斷做細做實垃圾分類工作,堅持多渠道、全方位營造,將“垃圾分類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讓全校師生在專題學習中“轉變觀念”、在常規考核中“提高認識”、在活動開展中“加深印象”。培養“分類文化”理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手帕文化,推行廚余垃圾計量稱重,推動垃圾分類源頭減量。
手帕替紙巾
實驗中學為全體師生發放一塊手帕,建議師生當手、嘴臟時,盡量不使用餐巾紙,而使用手帕。譬如教師中午就餐時,學校不再提供餐巾紙,而是提倡用手帕代替;在教室范圍內,也提倡學生盡量不使用餐巾紙,而是用手帕代替。學校建議手帕可帶回家清洗,且學校在每個洗手間都提供了廁紙,不會對如廁的同學造成困惱。幾年下來,大大減少了紙巾的使用量,現在“手帕替紙巾,環保我踐行”的觀念已經深入師生心里,手帕文化成為實驗中學獨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小桶裝廚余
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一個小小的廚余垃圾桶,提倡學生吃多少打多少,踐行光盤行動,盡量不浪費糧食。同時安排了值周班級的學生每餐結束對各個班級的廚余總量進行稱量,并進行全校評比,廚余垃圾產生量越少分數越高,優勝班級還能獲得水果獎勵。這一舉措不僅激勵學生發揚傳統勤儉節約的美德,也是從源頭上減少糧食的浪費,源頭減量效果顯著。同時將垃圾分類融入勞動教育課程,利用食堂廚余垃圾進行堆肥,就地轉換成可用資源,為校園內開辟的蔬菜種植基地提供肥料。
幾年來,象山縣實驗中學走在生態教育的最前沿,積極傳播綠色理念、教授環保知識、開展生態實踐,在源頭減量工作上下功夫、創亮點,把“垃圾分類”教育活動做成了學校綠色生態教育的亮麗名片。學校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全校生活垃圾分類參與率達 100%,師生垃圾分類知識知曉率達 10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