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侖區壓實投放管理責任人分類責任,加快試點垃圾收費新模式,做細做實四類垃圾收運方式,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管理水平,榮獲2022年度全市分類行業收運處置優勝獎。
壓實“新”收運標準,倒逼源頭分類提質
依托中心城區環衛一體化改革,建立完善“不分類不收運”機制,倒逼投放管理責任人落實分類責任。收運過程發現分類質量不達標的,要求投放管理責任人“現場立行立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固定證據后啟動“管執聯動”程序,管理部門、執法部門聯合跟進。2023年一季度“現場立行立改”116余起,立案59起,罰款11650元,廚余(餐廚)垃圾分出率38.64%,同比提升76.60%(2022年第一季度廚余(餐廚)分出率21.88%),末端有機質含量檢測率80%。
試點“新”收費模式,推進源頭垃圾減量
根據“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原則,發揮價格機制激勵約束作用,搭建智能化全過程計量收費體系。運用二維碼、銘牌等手段確定垃圾桶主體單位信息,利用車載稱重設備確定垃圾收運量,收運數據實時反饋計量平臺、收運單位、產費單位等相關單位,一旦發現數據異常,管理部門第一時間介入查找問題,對癥施策,不斷鞏固源頭減量工作。目前,寶山路、新大路、中河路等5條街正在試點推行,涉及沿街店鋪73家。2023年一季度垃圾收運量較去年同期下降5.36%。
搭建“新”管理體系,提升收運管理水平
將全區居住小區收運點位、收運車輛、收運中轉站及末端處置設施接入信息化監控平臺,落實“收運一個,打卡一個,亮燈一個”的“公交化”收運模式,源頭預判收運車輛到站時間,減少垃圾桶在歸集點停留時間。收運路線、收運頻次、收運時間、點位垃圾重量等收運數據多方共享,實時更新,破解收運過程溝通不暢、配合不力、監管不足等難題。目前,全區64條收運線路均已納入智慧收運管理平臺,錄入率和覆蓋率位居全市前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