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石村的房前屋后,街頭巷尾,村民經常會看到王靜忙碌的身影。從進村里工作以來,她就積極投身到垃圾分類工作當中來,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她苦口婆心的反復勸說,耐心的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將垃圾分類的理念深深植入到村民的心中,終于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同。
最開始,她做入戶宣傳的時候,村民都不太理解,說村干部天天什么都不管,就管垃圾有什么用。像“垃圾婆”,“垃圾媽媽”這種有些戲謔意味的稱呼外號都給她起了很多,她卻一個人默默忍受委屈,擦干眼淚繼續投身到分類工作中。在日常的工作中,她越挫越勇,在檢查時經常親自用手撿給村民看;她檢查堅持走遍每家每戶,真正做到勤走,勤看,勤宣傳。同時,她還會利用村里做宣傳活動的大喇叭,現場教村民如何使用四分類桶,告訴村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村民的態度從開始的不理解與排斥,到慢慢的明白垃圾分類是一件舉國關注的事情,再到現在的欣然接納,王靜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沒有白費。現在她給村民宣傳的時候,村民會主動問她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聊到開心的時候,甚至還會給她鼓掌,感動之余她總結出一個經驗:“總之要想做好垃圾分類,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循序漸進,要細水長流。”
在和村民相處的過程中,她也遇到過很多感觸很深的事情。例如村口奶奶嘴硬心軟,嘴上說著拒絕洗桶,檢查時還是把桶洗的干干凈凈,這其中少不了王靜的勸導和陪伴;熱心阿姨因為個人矛盾,故意亂扔垃圾,擾亂分類秩序,王靜默默撿了一個星期,最后主動和阿姨和解矛盾,現在熱心阿姨已經成了村里的分類模范。王靜說:“有的時候并不是說村民不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而是需要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有可能效果就比較明顯,就不一樣了。”
王靜始終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在她的不斷嘗試下,村民都在一點點的改變。雖然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但是村民的意識正在發生改變,在朝著她所期盼的方向改變。看到這些,她就明白自己正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奔跑,總有一天她要把“垃圾分類”這幾個字說進每個人的心里。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