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完善垃圾分類設施體系,合理布局建設收集點、收集站、中轉壓縮站等設施,建德市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或就近處理等模式,健全收集運輸網絡,協同推進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深度強化設施二次環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設,完善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建德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建設三點著力,從前、中、末三端穩步提升生活垃圾處置能力。
全面開展前端投放設施優化
建德市為提升便民服務水平,優化前端投放體驗,投資1356萬元對主城區228處“老、破、舊”的垃圾亭和垃圾房進行改造,安裝排水、照明、監控、洗手池、卷閘門等設施,完善公示信息上墻;全市223個“定時定點”投放點位已全部安裝監控視頻,為日常管理、執法取證、問題曝光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按時投放、落地垃圾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有序推進中轉站改頭換面
推進“兩網融合”概念,對下涯、更樓兩座中轉站進行提升改造,擴建升級為轉運中心,滿足了易腐垃圾中轉和低價值可回收臨時堆放的需求。2022年,建德市新增6輛分類運輸車輛,并按照《浙江省生活垃圾中轉站改造提升技術導則》要求,完成了對溪頭、農貿市場、蓮花、楊村橋、大洋等五座中轉站的改造提升項目,進一步提升“鎮轉運”能力。溪頭中轉站是建德市中轉站改造提升的重點,除了達到中轉站提升改造任務要求外,還增設垃圾車清洗車間,保障垃圾運輸車的車身清潔;增建電瓶車充電棚,為音樂收集車的提供便捷充電點;增加城管驛站,給環衛工人作業提供休息環境。最大化地利用中轉站周邊空間,為生活垃圾的收集、壓縮、轉運提高效率。
下步建德市將繼續安排相關人員對全市16座中轉站進行實地勘察,預計2023年底全部改造完成。按照文件“密閉壓縮,除躁除臭,滲濾液合規處理”的要求,對照技術導則進行仔細研判,一場一策,并采取三大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作。“以獎代補”,財政保障提升改造有序推進。將2022年中轉站改造提升行動計劃納入對鄉鎮街道年度考核,對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改造的中轉站將進行以獎代補補助。“因地制宜”,對標對表制訂提升改造計劃。在《浙江省中轉站提升改造行動計劃》文件下發后,建德市組織各鄉鎮街道負責人開展了文件學習以及技術培訓。“空間優化”,打造多功能中轉站綜合體。
穩步提升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能力
建德市環境能源項目及易腐垃圾協同處置項目已于2021年開啟商業運行。環境能源項目由建德浦發熱電能源有限公司承接并運營,投入運行的公用系統可滿足1000t/d的處理量需求,同步投運的易腐垃圾協同處置系統,系統處理能力120t/d,可有效實現建德市域內所有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處置。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由其負責,項目設計年焚燒生活垃圾16.67萬噸,年發電量8350萬。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出水滿足國家回用水標準后全部回用;垃圾焚燒產生約20%左右的爐渣運至綜合利用廠用作建筑材料;垃圾焚燒產生約3%的飛灰按照危廢管理流程用罐車運送至水泥廠進行無害化協同處置,充分滿足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要求。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有序推進梅城、壽昌兩座填埋場的生態治理工作,并開展陳腐垃圾開挖焚燒工作。在上級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建德市已開始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廢,有效緩解了建德市工業企業的固廢處置難問題,杜絕了一般工業固廢亂倒問題。此外,建德積極創建無廢藥店單元,實施藥店垃圾分類管理處置、過期藥品統一定點回收處置,有償使用可降環保塑料袋等工作規范措施,推進藥店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已創建無廢藥店25家,完成“無廢細胞”建設46個。
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提升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水平,是每個城市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環境能源項目及易腐垃圾協同處置項目的穩步運行下,全市16個鄉鎮(街道)的其他垃圾和易腐垃圾均進行無害化處理,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均實現100%。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