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余杭區瓶窯鎮開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從初期的調查摸底基礎工作,到瓶窯鎮第一份垃圾分類工作文件的起草,再到各村社小組居民小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巡查和督導,都和一位同志息息相關,他就是余杭區瓶窯鎮垃圾分類達人張敏杰。不論嚴寒酷暑,張敏杰始終活躍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第一線。期間獲得了余杭區“三化四分”工作先進個人;其策劃、組織和開展的“垃圾分類實踐課堂”在浙江省“百社聯動 益起分類”公益創新大賽中獲得優秀項目獎。自編自導自演垃圾分類系列小品,多次受邀參加區環衛工人節、區總工會等活動。
2019年以來,張敏杰累計參與組織垃圾分類系列活動100余場,宣傳服務群眾上萬人。從櫻花節和瓶窯老街的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到瓶窯鎮農村生活社垃圾分類督導志愿者隊伍的籌建和指導,再到瓶窯鎮生活垃圾分類實踐課堂的開展以及到各村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講,幾乎覆蓋了全鎮各村社的各個角落,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結合教育部門的暑期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了瓶窯鎮生活垃圾分類親子嘉年華活動以及瓶窯鎮生活垃圾分類實踐課堂等系列活動。他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中,每一場活動的策劃和組織,講解和互動,整理和總結,占用了他全部的周末休息天。
他還協助農村地區開展農村再生資源和低價值物品回收試點工作,通過打造農村再生資源回收大數據管理系統,開展農村再生資源回收覆蓋試點,讓村民進一步養成了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為農村地區的再生資源,特別是低價值物品提供了資源化處置渠道。試點半年來,累計回收各類低價值物品100余噸,使得生活垃圾投放點位的其他垃圾量顯著減少,同時有效杜絕了農村地區低價值廢棄物隨意亂扔、焚燒等問題,實現了農村地區的垃圾減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