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上城區通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打造清道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打通資源回收“最后一公里”。取名“清道夫集團”是因為他具有城市環境清道夫的功能,能夠將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實現垃圾減量。2020年,發布《清道夫回收網點建設與管理規范團體標準》,全區建成回收網點150個,并召開清道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成啟動儀式,回收體系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已吸納回收企業10家,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383個,分揀中心8處,面積達4.8萬平方米,回收鏈條更為完善。
市場運作,打造閉環化體系
在區分類辦統籌指導、街道統一領導下,秉持“經營垃圾”理念,聯合區商務局廣泛吸納小寶科技、波普環境等專業化企業,通過政企合作,以場地租金減免、配套發放財政稅務補貼等方式參與建設。波普企業在落實企業人員運營的基礎上,整合小區物業人員及流動商販作為經營管理隊伍,確保網點“專人負責、按時營業”,破除“散兵游勇”的回收方式。強化末端處置能力,建設綜合分揀中心,其中一處區級標準化綜合分揀中心,占地3萬余平方米,集可回收物、建筑垃圾、園林垃圾分揀于一體,促進全品類可回收物再生利用。2022年,全區回收再生資源30余萬噸。
標準管理,實行網點式服務
根據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則,整體推進硬件設施布局建設,按照1個生活小區(或1000戶左右)為基準單位設置1個回收網點的要求,有效利用社區用房、小區集置點、垃圾房改造用房及老舊小區公共區域集裝箱等空間,科學布點建設。從網點選址、功能布局、建筑設計、設施設備等方面統一建設標準,以統一標識、統一收購價格、統一計量器具、統一營業時間、統一管理制度和統一著裝的“六統一”標準規范運營管理,并實行星級評定,目前已打造四星級、五星級網點20個。
以民為本,提升現代化治理
堅持民生為本,線上開通微信小程序預約、電話預約等功能,線下采用流動回收、定時上門、自助交投等方式,對玻璃、織物、包裝等7大類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并提供現金結算、環保金累積、積分兌換商品等多種結算形式。打造“清道夫·幸福驛家”示范回收站點16處,在網點內設立居民議事坊、愛心服務站、群眾休憩點等,于回收服務中融入分類宣傳、基層黨建、便民服務,打造“紅色聯盟圈”和“綠色環保朋友圈”,推動市民垃圾分類參與度提升。2022年以來,宣傳覆蓋群眾15萬余人次,日常服務居民約1萬人次。打造“云秤”、“云端”數字傳輸系統,通過88臺回收網點“云秤”記錄、傳輸可回收物數據,實現智慧管理系統“云”監管。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