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8日訊(通訊員朱智翔 晏利揚 谷尚輝)初夏,走在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海游港兩岸,微風拂面,風景如畫。此情此景下,你很難想象,這里過去是醫化企業的聚集地。粗放的生產方式曾在此種下“毒”果,讓這片土地因污染而留下“傷疤”。
“受傷”的土地約41畝,相當于三四個足球場那般大,作為浙江2019年治理修復的15個重點污染地塊之一,是臺州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實踐中又一成功案例。近年來,臺州作為全國7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打好“防控治”三位一體“組合拳”,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成效明顯,成為了浙江乃至全國的示范標桿。
路橋峰江街道污染“毒地變花卉基地
如今,臺州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經驗已在浙江遍地開花,助推浙江治土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曾經廢舊金屬垃圾成堆的村子,溪水變清了,農田里重新種上了農作物,村民們過上了“開門見綠”的日子。2019年,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現場會在浙江召開,充分肯定浙江工作成效。
出臺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構架治土工作體系
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經過幾年的生態修復。如今道路兩旁遍布電子垃圾回收站、廢舊電子配件店的“盛景”,已不復存在,行走在亭嶼村花卉路上,滿眼盡是蔥蘢的花木。
“已經很難去回想當年的環境了。”路橋區峰江街道亭嶼村村民李大伯回憶到,以前亭嶼村幾乎家家都在從事金屬拆解行業,房前屋后堆滿垃圾,空氣中常年充斥著廢舊金屬特有的臭味。
當時,這樣的場景不只在路橋,在整個臺州也是較為普遍,所以在臺州人的印象里,土壤污染是跟固廢拆解分不開的。固廢拆解行業發展初期,布局不合理,設施簡陋,拆解手段落后,特別是場外非法拆解,使得一些區域土壤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三門縣污染地塊修復現場
隨著社會發展,固廢拆解業在帶來嚴重環境風險的同時,也桎梏著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對固廢拆解業整治已勢在必行。
這也引起了臺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臺州市就出臺實施《臺州市固廢拆解業整治暨土壤污染修復控制實施方案》,首次嘗試對受污染農田進行修復。從那時起,不斷出臺的治土政策給這些被污染的土地重新帶來了生機。
臺州市委托浙江大學開展《臺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編制工作,納入市人大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出臺實施《臺州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建立部門聯動監管機制,對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出臺《臺州市土壤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試行)》,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加大對土壤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如今,以先行先試的臺州為樣板,浙江各地已圍繞源頭預防、準入、項目實施、執法等環節,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了組織協調、預警通報、督查考核和聯絡員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體系。
眼下,浙江治土建章立制的腳步仍未停歇,還在積極推進重點行業土壤污染風險管理技術指南、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等意見辦法制定出臺,進一步構建更為完善更為深入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制度體系。
切斷污染途徑,摸清污染底數,“源頭”根治土壤污染
走進臺州市浙江之恩環保產業園,工藝全自動、設施全封閉、設備全架空、廢水全分流成了這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滿眼干凈、衛生、高效,電鍍產業“臟亂差”的景象蕩然無存,污染物直排外環境的現象已再難尋覓。
“以前電鍍行業對環境影響大,必須要轉型升級。”臺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昌筍說,以電鍍工業園建設為重點,合理規劃工業園建設,進行集中發展、集中治污,實現產業優化聚焦、層次提升和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目前,類似的專業化園區管理模式,已從臺州電鍍產業向熔煉、鑄造等涉重金屬行業全面鋪開。
專業化園區管理,只是臺州從“源頭”入手,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的舉措之一。此外,臺州還持續推進關停并轉、產業集聚等舉措,打出“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鏈條”的組合拳,通過分行業“關停一批、打擊一批、整治一批、入園一批”,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退轉升”和產業生態化,有效降低工業生產污染土壤的風險,嚴防新增污染物進入土壤。
不只在臺州,在浙江全省行業整治都是治土的控“源”之策。2019年,浙江共淘汰了落后和過剩產能企業1300多家,整治“低散亂”問題企業近20000家,重金屬減排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大面積切斷了工業污染進入土壤的途徑。
浙江之恩環保產業園廢水全分流
除了控制土壤污染物的新增,摸清現有土壤污染物的底數也是從“源頭”根治土壤污染的基礎和關鍵。
為此,臺州市專門成立了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協調小組和技術組,由市農業局、市環保局、市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分工牽頭負責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土壤質量數據庫平臺建設等工作,并在編制技術和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自主增加一倍以上農用地土壤布點密度以及其他農產品協同調查。
目前,臺州市已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定,制定實施農用地分類管控方案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基本完成全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初步查明了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和重點行業企業分布及土壤污染風險。
臺州一馬當前,全省其它地方也你追我趕,土壤詳查在浙江全面推進。截至2019年底,浙江已基本完成了8853個地塊的基礎信息調查和空間信息整合工作,全面完成了信息調查階段任務,并組織啟動了11個市采樣工作,進度居全國前列。
實施分類管控,深化綜合治理,持續推進治土工作
高樓大廈間,綠樹紅花盡顯生機;公路街道旁,城市景觀美不勝收……看著眼前臺州玉環市新城吾悅廣場,很難想象它的前身是污染重地——三合潭工業區。
上世紀90年代,數十家汽摩配、電鍍等企業在此落地生根。由于欠缺系統規劃,大多數企業是粗放式發展,加上電鍍企業不規范操作造成的持續污染,該地塊的重金屬含量已經超標。
“分別有檢出砷、銅、六價鉻、鎳等重元素。”臺州市生態環境玉環分局工作人員說,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很大,成本高。為了將該地塊重新建設利用,通過調查研究,最終確定使用“異味穩定化”工藝對土壤進行修復。
隨著土壤修復的實施,三合潭工業區塊整體搬遷改造,一個新興的商業中心——吾悅廣場也隨之拔地而起。
“實際上,每塊土地的土壤污染情況不同,修復方案和修復目標也就會有所差異。”陳昌筍介紹說。
在工業用地污染防治方面,重點推進實施全市醫化、電鍍、拆解等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退役場地治理修復工程,全市累計完成治理修復工程6項,正在開展治理修復或風險管控工程5項。并在此基礎上,將全市重點行業企業分為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和一般重點行業企業兩類,對重點監管企業實施重點管控和責任書管理。
浙江之恩環保產業園設施全封閉
在農用土地污染防治方面,針對不同的重金屬污染程度,提出不同的技術路線,開展田間試驗。對于輕度污染區,重點抑制作物吸收,開展安全利用;對于中重度污染區,重點強化植物提取,開展生態修復。已初步形成“輕中度污染農田以品種替代和農藝控制為主、重污染農田以禁種區劃定和種植結構調整為主”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并在全國率先開展農用地土壤超標點位“對賬銷號”,率先完成畜禽禁養區劃定排查任務。
此外,臺州還通過全面劃定環境功能區劃、嚴格污染地塊開發利用準入等,進一步對不同污染地塊實施精準防治。
分類管控,綜合治理,臺州分類防治土壤污染只是浙江治土工作的縮影。2017年以來,浙江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通過分類綜合治理,累計完成60余個修復工程,治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130多萬立方米,為城市建設提供“凈地”超過100萬平方米。
“對于治土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起步較早、先行先試,特別是2016年國家‘土十條’出臺后,浙江隨即制定了工作方案,召開了多次全省會議,拿出了治水治氣的決心打響治土攻堅戰,全方位推動落實。”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說,下一步,浙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管理臺賬,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深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全面落實“土十條”,統籌加強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高水平打贏凈土保衛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