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中英曾合作錄制了一部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影片中有剛出生就要自己過河的斑馬,有一個愛站著打瞌睡的抹香鯨家族,有游著泳找對象的樹懶……
大自然那么可愛,保護生態環境,早已成為國際共識。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確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中國杭州舉行。
昨天,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2019年會在杭州開幕。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官員、國合會成員、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在內的國內外約650名嘉賓來杭參會,共同探討綠色發展之路。
2019年,國合會關注了哪些問題?對中國提出哪些建議?
會上,國合會分別介紹了2019年關注問題報告和2019年會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草案。
中國應加速推進 替代散煤行動計劃
說到環境保護,就不得不提另一部紀錄片《穹頂之下》,這部影片是主持人柴靜離職以后,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片。
十面“霾”伏的源頭為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環境日每年都要提及的話題。浙江連續4年將“霧霾治理”納入政府十項民生實事,開展能源結構調整、機動車污染防治、工業污染治理等7項行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顯著提升。
昨天,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介紹政策建議草案,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中,“碳排放”是提及率較高的一個詞,也與本次世界環境日的口號“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密切相關。
劉世錦表示,“十四五”是中國碳排放能否提前達峰的關鍵階段,對中國兌現減排承諾和實現低碳經濟轉型至關重要。
對此,國合會提出幾點具體的政策建議,包括將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約束性指標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體系,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和制度,進一步控制煤炭使用,加強碳市場的管理制度、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加強重大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等。
劉世錦說:“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部分地區,還在使用散煤。中國應加速推進替代散煤行動計劃,加大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供應,多渠道解決補貼和籌資的可持續性問題,爭取于 2020 年前后實現重點地區的散煤禁用。”
2019年
國合會重點關注六類問題
國合會外方首席顧問魏仲加介紹關注問題報告,聚焦“高質量綠色發展轉型”主題,共有六類問題進入關注的視野:
一是中國的“五年計劃”,編制“十四五”規劃,能夠明確中國在國內、地區乃至多邊體制中的重要發展目標;
二是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需要關注經濟高速增長中的環境代價,做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拋棄“經濟增速放緩與環保行動有關”的錯誤觀念;
三是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需要看到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變化等問題;
四是強調綠色發展對經濟繁榮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要跳出GDP陷阱,明白發展的質量和數量一樣重要;
五是自然資本正在不斷喪失,要建設氣候智能型自然基礎設施;
六是關注未來的挑戰與機遇,做到治理手段、政策一致性與機制協調,實現性別主流化,實現經濟領域的綠色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機制、加強氣候韌性、推行高質量的綠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