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干事蘭博蒂尼表示,全球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人類福祉保護和修復自然,“尤其是中國,發揮了領軍作用。”他認為未來全球綠色發展,中國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石井菜穗子所在的全球環境基金是世界銀行1990年創建的實驗項目,目的是支持環境友好工程。她認為,中國既然已經有了如此深厚的生態文明理念,“下一步,中國應該讓世界更多去了解生態文明的內涵,給世界提供一個平衡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創新型解決方案。”
“我們已經注意到,中國過去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放在提升GDP和擴大經濟總量上,但現在,重心正在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人民生活的質量上傾斜。未來,中國當然會繼續發展,而且我認為會以更綠色、生態的方式發展。”綠色方案網絡伙伴布蘭登認為,中國已經遇到了產業升級變革的契機,這也是提升環境質量、保護人們健康的契機。
如何讓綠色生態更深入今日中國,嘉賓們各抒己見。布蘭登建議:“舉例來講,在工業領域的環保政策上,可以建立更具系統性的環境影響評估流程,發展出有整合性的環境許可證書系統,以及實現更嚴苛更有系統性的法律執行,最后就能在全國的環保工作上形成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環境。”
譚寶德提到工業項目在開展前,重要的一環是要進行大規模的規劃,考慮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可以避免很多失誤。“中國的基建進度很快,但我有一點建議:在設計建造基礎設施的時候要考慮‘綠色化’,也就是要讓它在本質上真正符合居民的需求。比如,設法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方式為人們提供直飲水,而不是一味追加污水處理廠。‘綠色基建’來替換傳統的‘建筑基建’能讓人們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