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安吉6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世琪 徐坊) “安吉為全世界鄉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口,站在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前,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原外方首席顧問漢森對安吉美麗富足的人居環境贊不絕口。
白鷺翩躚、魚翔淺底,6月4日,安吉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國合會外方專家團來到“兩山”理念誕生地,親身體驗這個昔日環境污染負面典型如何實現蝶變。
“1993年國合會年會落戶杭州,那時我曾看過浙江的農村,時隔26年,浙江農村的變化速度超乎我的想象!”走在余村的竹徑,漢森用隨身攜帶的相機記錄下眼前的美好。
漢森的另一個身份是加拿大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高級顧問,認真看完竹徑兩邊展板上呈現的余村變化,他脫口而出:“Wonderful!沒想到天翻地覆的變化竟發生在短短15年間,浙江農村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于加拿大鄉村,安吉的做法應該在全世界推廣!”
十多年來,安吉積極探索“兩山”轉化的有效途徑,全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5年的7000余元,增長到2018年的30541元。
大竹園村文化禮堂中傳來一陣悅耳的音樂,來自坦桑尼亞的國合會委員、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穆秋姆一路小跑著進了文化禮堂一探究竟。只見眼前7種樂器齊鳴,精通音樂的穆秋姆卻叫不出它們的名字,“這些樂器都是由竹子做成的,但我都不認識,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村子,能夠創造出如此有趣的藝術表演形式。”
聽完一曲演奏,穆秋姆迫不及待地上前體驗這些新奇的樂器,他感慨道:“這里的村民不僅富有,業余生活也著實豐富多彩,居住在這里是一種幸運。”
國合會委員、德國聯邦環保署署長克勞茨貝格爾深有同感。在大竹園村,她沉浸在鱗次櫛比的特色民居中,流連忘返。“這里的鄉村不亞于德國,甚至比德國鄉村更有生活氣息,能在中式園林建筑風格的民居中生活是多么美好。”克勞茨貝格爾說。
如今的安吉,已經成為浙江乃至中國展示農村綠色發展形象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變化不止發生在這里,自2003年我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至今,村強、民富、景美、人和已成為浙江鄉村的特質。
“目前,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鄉村發展滯后,浙江的鄉村治理經驗應該被更多人學習、借鑒。”克勞茨貝格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