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嘉興6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冰)3天后,我們將共同迎來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聚焦空氣污染防治,中國口號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嘉興市生態環境部門日前通報,嘉興市區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每立方米68微克下降到2018年39微克,降幅高達42.6%,高出長三角重點城市下降幅度1.6個百分點,且今年降幅有望繼續領跑長三角。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如何確保PM2.5濃度持續降低?記者近日在嘉興市采訪時發現,當地的秘訣之一,就是管住了“四支煙囪”,包括“特大煙囪”“大煙囪”“中煙囪”“小煙囪”等。
根據嘉興市生態環境部門提供的數據,在治理“特大煙囪”過程中,當地產生了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力的項目。例如,全國首臺超低排放機組就誕生在嘉興發電廠,2016年,該電廠全部8臺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成為全國最大、機組最多的超低排放燃煤電廠,耗資約12.8億元。標志著約占嘉興一半耗煤的企業實現超低排放,每年可約減排二氧化硫3800噸、氮氧化物3200噸、煙塵1800噸。
“大煙囪”治理,成效同樣明顯。
遠看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只見一根高聳入云的煙囪正在排出滾滾蒸汽;走進該公司,一輛輛裝滿污泥等待卸貨的卡車,顯示著這里的繁忙。“我們一年處理市政污泥、工業污泥大約80萬噸,不少秸稈、裝修垃圾也是在這里處理。”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公司經過一系列技術改造,3年前就實現了鍋爐煙氣超低排放。
熱電廠的煙囪,是嘉興“大煙囪”的代表。在治理“大煙囪”過程中,嘉興投資約10億元,在全省率先完成28家熱電企業68臺鍋爐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的效果有多大?在海鹽的特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組實時數據:排煙塔出口二氧化硫濃度為每立方米0毫克,國標是850毫克;煙塵濃度為每立方米1.4毫克,國家對應標準為100毫克。
海鹽綠能環保項目 記者 張冰 攝
同樣,在海鹽綠能環保項目現場,記者同樣看到,垃圾焚燒鍋爐的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濃度,只有國標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這也成為該項目最終能順利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為治理“中煙囪”和“小煙囪”,嘉興對59家萬噸以上耗煤企業開展鍋(窯)爐煙氣治理,拆除鍋爐39臺、改造鍋爐75臺,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5000余臺,全面完成省定燃煤小鍋爐淘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