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發電廠煙氣濕法脫硫后煙囪經常會排放出白色煙羽,引起石膏雨,周邊老百姓紛紛投訴要求拆遷。現在該廠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周邊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園區因發展擴容提出將大家拆遷安置,百姓們都不愿意搬了。”5月17日,全省藍天保衛戰采風團來到嘉興發電廠,當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談到的一個細節,引出了嘉興發電廠近年來在創新燃煤污染控制“黑科技”方面的突破。
浙能嘉興發電廠,是國內最大的燃煤電廠之一,8臺機組總裝機容量530萬千瓦,保障著浙江省近十分之一的電力供應,產生的電力,也有一部分匯入電網,點亮杭州的“萬家燈火”。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狀,決定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而燃煤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嚴重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嘉興發電廠安健環部主任錢曉峰告訴記者,要使空氣更加清潔,就需要研發及應用最先進的燃煤污染控制技術。
多年來,嘉興發電廠積極探索實施新模式,著力利用新工藝、新技術改造節能環保設施,在完成全廠機組脫硫、脫硝改造的基礎上,率先采用浙江大學研發的超低排放技術,實現國內首臺燃煤發電機組煙氣主要污染物超低排放,并將超低排放技術向全國燃煤發電廠輸出。
“超低排放技術的核心是將燃煤發電過程中多種污染物脫除技術進行集成和提效,對煙塵、SO2、NOX等污染物進行漸進式脫除,使排放煙氣中的污染物含量達到燃氣機組排放標準限值以內,并有效降低汞和SO3的排放濃度,同時有效消除‘白煙’和‘石膏雨’等現象。”錢曉峰介紹說,超低排放技術的突破,產生了明顯的環境效益,與行業規定的特別排放限值相比,SO2排放可削減30%,NOX排放可再削減50%,顆粒物排放可再削減75%。
目前嘉興發電廠機組全部實現煙氣超低排放,是全國實現煙氣超低排放機組最多、容量最大的燃煤電廠。由這里“走出”的超低排放新技術于2018年1月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并持續引領、推動并支撐國家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戰略實施。不僅如此,該技術還隨“一帶一路”走出了國門,為全球煤電清潔化提供“中國方案”。
當下,嘉興電廠在提前完成國家發改委、原環保部聯合下發的《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 (2014-2020年)》中對于環保設施改造的要求,全面實行燃煤機組清潔化生產的基礎上,正圍繞“打造技術型、協同型和服務型現代能源企業”目標,不斷開拓綜合能源供應、試水新能源發電、推進智慧電廠建設,持續為助力全省乃至全國“打贏藍天保衛戰”注入科技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