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召開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聚焦城市綠道。本次發布會上,住建部請來了浙江省和南京市“一省一市”介紹綠道建設工作。
“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高標準綠道5800公里、其他普惠性綠道7000多公里,較好滿足了群眾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發布會上,浙江省建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張奕將綠道建設的“浙江之道”推向全國。
近年來的浙江實踐證明,綠道承載的是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之道”,凸顯的是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的城市“發展之道”,帶來的是美麗環境轉化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
綠色之道
5800公里高標準綠道,猶如浙江的毛細血管,“生長”在浙江的每一寸肌理中。浙江的高標準綠道數量,仍在以每年1000公里的目標,繼續快速增加。
早在2003年,浙江省委提出了“八八戰略”,強調要加快創建生態省。綠道,正是生態省建設的題中之義,更是浙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典范之作。
“串起綠水青山,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發布會上張奕介紹,自2012年啟動綠道網建設工作以來,我省就編制了省級綠道網布局規劃,目前全國僅有兩個省份編制了省級綠道規劃,并且,浙江實現了市、縣綠道網規劃全覆蓋,總規劃綠道長度達到2萬多公里。
發布會上,住建部公布了全國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建設綠道5.3萬公里。相比之下,浙江的“里程數”更是令人振奮: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高標準綠道5800公里、其他普惠性綠道7000多公里,總里程數走在前列。
發展之道
為打造這幅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浙江給綠道建設設了“三個路標”。
第一個路標,是城鄉融合之路。綠道網是省域大景區、大花園的“毛細血管”,打通了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生態廊道。浙江通過綠道建設,推動了基礎設施向郊區和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傳播,加快了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第二個路標,是致富小康之路。綠道撬動了鄉村振興,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增長極。淳安縣千島湖,長達143公里的綠道建成以后,全年接待游客17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近200億元。
第三個路標,是健康之路。在浙江,綠道改善了人居環境,傳播了低碳理念,改變了生活習慣。在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副院長、城市綠道專家王磐巖看來,浙江綠道建設的一大特點,是“沒有為綠道而綠道”。
浙江以綠道建設串起各項中心工作,“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浙江做到了有河必有綠、有綠必有道、有道必有景。浙江以綠道建設為載體,有力促進了從“綠色浙江”“生態浙江”到“美麗浙江”的華麗蝶變。
幸福之道
5800公里高標準綠道,連接著老百姓對城市美好生活的獲得感。
浙江以綠道建設,串起歷史文化景觀。江河湖泊、風景名勝、郊野空間、歷史村落……自然和人文資源的“明珠”,以這條“翡翠項鏈”,串珠成鏈。在臺州的天臺縣、臨海市,通過建設梳理歷史文脈,喚起唐詩記憶,一條“浙東唐詩之路”綠道上,人文美、自然美交相輝映。
在王磐巖看來,浙江的綠道建設,不僅起步早、里程長,更緊緊扣住了一個“網”字。
“2018年,綠道網建設已成為浙江大花園建設的十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勢必使我省綠道建設更高質量、更快發展,走向快車道。下一步,重點將建設由環杭州灣、環南太湖、沿錢塘江、沿江、沿海等構成的‘兩環三橫四縱’萬里騎行綠道網,使之成為共享大花園建設成果的普惠線。”張奕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