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干凈整潔、空氣潔凈,每家每戶內都擺放著一組雙色垃圾桶,綠色垃圾桶上印有“易腐垃圾”字樣;藍色垃圾桶上則印有“其它垃圾”字樣。記者推開村民高女士家中的垃圾桶一看,只見綠色垃圾桶內裝著菜梗菜葉、果皮、茶葉渣、剩飯剩菜、殘枝落葉等垃圾;藍色垃圾桶內則裝著煙頭、紙屑、灰土、一次性餐具等其他垃圾。“一點都不麻煩,每天先將垃圾分好類,再倒入垃圾桶里已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高女士說,現如今,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已在村里蔚然成風。
事實上,海星村村民的自覺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村里實施的一套智能管理體系。據介紹,該垃圾分類智能評價體系實施一戶一碼制,通過對住戶家庭垃圾桶上的二維碼掃描獲取住戶基本信息,并根據住戶垃圾分類投放情況、配合程度、桶身清潔程度等對住戶做出“好、中、差”評價,轉化為對應積分,住戶可憑此積分到自動兌換機中兌換相應禮品。高女士介紹,一天最多可得10積分,每50積分可換購一元錢,可兌換紙巾、肥皂等生活用品。“其實不在乎東西多少,讓她高興的是自己的行為得到了肯定?!?/p>
廚余垃圾前端分類完畢后,村里會安排保潔員統一上門收運。保潔員的垃圾車上配備了一個喇叭,收運時會放收垃圾的音樂,村民們聽到后就會自覺將兩個垃圾桶放到門外。為防止村里的牲畜將垃圾桶打翻,村里統一發放了鉤子固定垃圾桶?!艾F在不用跑到外面去倒垃圾了,每天有人上門來收,很方便?!备吲空f。據了解,村里的保潔員一共有三位,吳先生是其中之一。上門收取的時間是18時至21時,吳先生白天可以正常做保潔,晚上收運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這份工作好比“兼職”,多了一份“外快”。
前端分類意識逐步提高,終端治理設施也在逐步完善。海星村相關負責人介紹,村委會在垃圾處理站添置了一臺機械成肥處理設備,將廚余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轉化為有機肥,變廢為寶?!巴ㄟ^終端垃圾處理技術的創新、提升,能為前端家庭垃圾分類環節的精細化、精準化夯實基礎,讓生活垃圾在分類中實現資源化利用、找到最合適的‘家’?!痹撠撠熑私榻B,村里廚余垃圾變廢為寶后,一部分用于村內公共綠化,一部分用于出售增加村集體收入。
據介紹,海星村廚余垃圾智能化分類試點工作試點近一個月以來,該區域住戶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好評率達95%以上,廚余垃圾機械成肥月處理量達12.6噸,比上月增長215%。該負責人說,海星村是美麗鄉村示范村,又是庵東鎮唯一實行廚余垃圾機械成肥試點的行政村,從去年7月份開始,村里便落實班子成員分片包干上門宣傳督導的工作機制,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同時利用黨員大會、婦女會議、村民說事、片區動員會等載體開展專題知識培訓,讓村民們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并積極發動黨員、婦女和青年志愿者進行垃圾分類結對宣教等。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